出品:資本深讀,作者:李子琪
華潤啤酒(0291.hk)的轉型之路并沒有那么好走。
《資本深讀》獲悉,近日華潤啤酒發布公告稱,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實現營業額人民幣(單位下同)318.67億元,同比增長7.2%,股東應占綜合溢利按年下降16.9%至9.77億元。此外,華潤啤酒的ebit不僅同比上年同期由盈轉虧,下降465%產生5.99億虧損,且即便不計入已確認的減值虧損,本身ebit也從8.81億元腰斬至4.36億元。
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華潤啤酒方面解釋,主要原因系運輸和廣告費用上升,導致整體銷售和分銷費用較2017年上升11.1%,同時年內推行了新的企業年金計劃,2018年一次性計提員工費用約1.17億元,另外該公司群年資產減值及存貨減值9.61億元和3.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潤啤酒凈利潤下滑的同時,其啤酒銷量也同比下滑了4.5%。對此,華潤啤酒在年報中解釋,受東北市場容量下滑及競爭的影響,加上局部市場因為產品漲價造成了整體銷量的減少。
東北市場素來扮演者華潤啤酒的“大本營”角色,該區域也一直為華潤啤酒銷售的重點地區,然而,其在東北市場的表現卻是全國市場墊底。《資本深讀》翻閱華潤啤酒過去三年年報數據發現,其東北地區的營業額占收入比最大,約為160億元,南區與中區則分別占據剩余26%和23%左右的份額。然而,后兩個區域在2018年后來居上,營收增速均超過10%,相比之下,東北區域2018年的漲幅甚至不到3%。
雪上加霜的是,華潤啤酒在2018年關閉了13間啤酒廠。據不完全統計,若包括2015至2017年關閉的10家工廠,截至2018年年底,華潤啤酒已合計關閉啤酒廠23家,目前在該公司國內營運共計78間啤酒廠,年產能約2100萬千升。
不過,市場對于華潤啤酒利潤及銷量的下滑表現得較為寬容,原因在其向高端市場的轉型。2018年,華潤啤酒發布公告稱,集團控股股東cbl及華潤創業收購了heineken集團超40%的股權。此舉向市場昭示了進軍高端化市場的決心。
但對于這一樁強強聯合的收購,也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如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說過,“華潤啤酒對高端產品的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經驗有所欠缺。即便成功收購了喜力啤酒的部分業務,二者也必須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磨合,否則前者給華潤啤酒帶來的紅利將很難釋放。”
此外,匯豐證券也發表研究報告指,相信2019年對華潤啤酒仍然充滿桃戰,盡管其與喜力啤酒的交易有助增加公司高端產品的收入貢獻及毛利率,不過基于不同品牌定位及分銷渠道,相信雙方整合的步伐及成果仍存不確定性。麥格理甚至給出了“跑輸大市”的評級,并稱“基于公司仍需就新產品作投資,與及運輸成本在廠房優化后恢復上升,公司爭取毛利率擴張50%的目標并不現實。
華潤啤酒向高端化轉型的路上可謂布滿荊棘。此前全球第一大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啤酒集團(anheuser-busch inbev nv,以下簡稱“百威英博”)繼傳出考慮亞洲業務上市后,又表示將更換董事長。其在一份郵件聲明中稱,董事長olivier goudet將在2019年4月24日的股東大會上宣布辭職。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百威英博換帥或將開啟其變革之路,從頂層設計到營銷策略、產品戰略可能都會有新的動作,全球啤酒格局將會掀起新一輪調整。
這也將加劇中國高端化啤酒市場的競爭,對于華潤啤酒來說,盡管其成功從龍頭變寡頭,但其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來源:鳳凰網酒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