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自1月8日在全國開展以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先后兩次集中發布了30起各地查處的典型案例,涉及利用會議銷售等模式進行虛假宣傳,違反保健食品相關管理規定,以“保健”為名開展各類違法違規活動等。記者了解到,這30起案例中,有兩起是廈門市場監管部門查處上報的。
案例1 >;>;生產“早產”膠囊 被罰43萬余元
2018年12月19日,執法人員對廈門某保健食品公司包裝車間進行檢查時發現,其生產車間內有32箱整箱的“喜之源牌西洋參膠囊”、8箱鋁箔紙包裝的膠囊、4箱小包裝紙盒、4箱大包裝紙盒,這些產品包裝上標注的生產日期均為2019.01.09。經查,當事人系將2018年12月4日生產的西洋參膠囊裝入標注生產日期為2019.01.09的包裝紙盒。該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屬于生產標注虛假生產日期的食品的違法行為。根據有關規定,廈門市場監管部門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上述違法行為,并對當事人處以罰款人民幣438734.844元。
案例2 >;>;叫賣“治病羊奶粉” 被罰近6000元
2018年10月22日,執法人員對一保健食品店經營場所進行檢查時,該場所內的銷售人員正在會議室向20多位老年人進行產品宣傳,宣傳的產品為“美益源有機全脂羊乳粉”。執法人員對現場的手提電腦進行檢查發現,手提電腦中存儲的羊奶專家點評和美益源視頻課件中,包含有以醫生名義宣傳羊奶粉對疾病具有預防和治療功效等違反廣告法規定的內容。
經查,當事人銷售的羊乳粉屬于普通食品,但其通過組織消費者參加講座,介紹產品的方式進行銷售,播放的視頻課件中使用醫生的名義和形象宣傳羊奶粉對腸炎、胃炎、胃潰瘍、癌癥、腫瘤、心臟病等疾病具有治療作用,而當事人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且其在經營場所懸掛“全國長壽工程廈門工作站”和“全國長壽工程廈門補硒工作站”的招牌,也沒有取得授權,違反了廣告法,存在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廣告等違法行為,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并處以罰款5972元。
來源:廈門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