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快捷的外賣是許多人的就餐選擇。而最近不少市民發現,春節后,原來經常點的一些外賣商家,要么從平臺上消失了,要么漲價了。這是什么原因呢?現代快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外賣平臺傭金上漲是近期漲價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商家透露,餓了么平臺傭金抽成為18%,美團外賣已經漲至22%。
消費者
點外賣紅包少了,滿減力度也小了
春節過后,不少上班族重新吃上了外賣,但不少人發現外賣變貴了。
陳先生在新街口工作,經常點單位附近一家面條店的餐點。春節過后,他發現面條的價格漲了,“現在點一碗面條的價格,不加豬頭肉和以前加豬頭肉的價格是一樣的。滿減優惠變得越來越少了,平臺的紅包也越來越少了。”價格上漲的不僅僅是這一家店鋪,陳先生明顯感覺到,現在外賣的價格普遍上漲了。
有同樣疑惑的市民不在少數。
市民王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她愛吃一家餐廳的牛肉飯,因此經常點這家的外賣,店鋪原先的滿減活動是滿38元就可以有5元的優惠。臨近春節的時候,王女士發現滿減優惠不在了,“當時因為快過年了,我想漲價是可以理解的。但沒有想到,現在過完年了,滿減優惠還沒恢復。”同時,王女士反映,現在外賣平臺的滿減紅包越來越少,自己覺得外賣太貴就買了個會員。
除了漲價外,不少市民也發現外賣抵達的速度越來越慢。市民陳先生稱,“之前我的外賣最多40分鐘送到,現在經常要等一個多小時。”
市民吳女士則吐槽,“年后收到外賣時,經常發現小哥手上還拎著別的外賣。一路上要送幾份,難怪越來越慢了。”
餐飲商家
平臺傭金漲了不少,經營壓力大
到底是什么原因?現代快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朱先生在珠江路附近開了一家干鍋店,去年9月開店之初,朱先生就在餓了么和美團兩個外賣平臺進行了商戶注冊。“一開始兩個平臺的外賣傭金抽成都是15%,但是到了2019年,兩個平臺的傭金不約而同地上漲了。”朱先生透露,截至2月25日,餓了么平臺傭金抽成為18%,美團外賣已經漲至22%。
其實餐飲行業成本很高,除去人工、場地、食材成本,本來利潤就不多。現在美團傭金上升到22%,等于商家的100元收入就要拿出22元給平臺,商家反而成了為平臺工作的打工仔。朱先生算了一筆賬,相比于一開始的抽成比例,在美團平臺上,如果一天的營業額達到了3000元,就需要多支付平臺傭金210元,一個月下來就要多支出6000元左右。“我兩個平臺上都開通了外賣業務,加起來一個月要多支出9000元,這對于我們這種小店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
不過朱先生也表示,現在商家和外賣平臺的關系只能用六個字形容:要么狠、要么忍。
“要么狠心關閉外賣服務,要么只能忍著傭金上漲的煩惱繼續營業。”朱先生給現代快報記者分析道,“當然,大部分商家是不愿放棄外賣的線上收益,對平臺選擇了妥協。本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則,這些商戶最終只能將成本‘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讓食客為平臺漲價買單。”
為省成本,一些小店家自己送外賣
在走訪中,現代快報記者發現除了漲價這一招外,還有一些店家選擇“自銷自送”。
南京姑娘小妍是名烘焙愛好者,大學畢業之后,在家里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烘焙工作室,幾年下來也積累了一部分穩定的客源。小妍的烘焙工作室也有自己的規矩:每天只做20單,從不多接單,自己做的產品自己送貨。小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一方面,我的工作室小,單子接多了忙不過來;另一方面,現在外賣成本太高了,自己送又放心又節省成本。”
但小妍也坦言,這種自銷自送的工作模式,對于自己這種烘焙工作室來說尚還可行,但如果是餐飲店那就行不通了。“我身邊也有朋友開奶茶店的,奶茶本身銷售量大,自己送不實際,只能硬著頭皮用外賣平臺的資源了。”
外賣平臺
“騎手爭奪戰”激烈,用人成本上漲
與相對穩定的快遞員行業相比,外賣、閃送、新零售配送等快送行業,賺的是快錢,人員流動非常頻繁。在爭奪外賣小哥上,各個外賣平臺各出奇招,產生了激烈競爭。此前,現代快報曾報道過,街頭很多外賣小哥行頭都是混搭,甚至有人身上還同時集齊了三家外賣平臺的元素。
春節后,各個平臺“搶人”更加白熱化。
現代快報記者從某招聘平臺看到,以南京市場為例,一家的外賣騎手工資在6000—12000元/月,基礎單費6-8元/單,公司派單保底40單/天。為了吸引外賣騎手,美團還提供了各種福利。不僅配車包住,為員工繳納交通意外險、高低溫補貼,而且餐箱、衣服、腰包等皆由公司免費提供,優秀的公司員工還享受儲備干部培養優先權。
另一家外賣平臺也不甘示弱,除了豐厚的薪酬,還設立多個名目的獎項,比如高溫補貼、雨季補貼、滿勤獎、沖單業績獎、優秀騎手獎、老帶新獎等。優秀的騎手還可以層層晉升,最高可連跨7級升至城市經理。
騎手待遇提高,平臺用人成本上漲,也直接導致了傭金的上調。
業內人士
三方面原因導致外賣價格上漲
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于學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外賣價格上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外賣平臺傭金上漲。第二,餐飲企業本身用工成本也在進一步增加。此外,外賣平臺按照相關網絡食品經營管理規范要求,取締了一些不規范的作坊式供應商,規范后商家成本上漲,價格也就隨之上漲了。”
于學榮認為,最近的外賣價格上漲是一種合理的市場行為,也是監管加強之后更加規范市場秩序的一種方式。那么,外賣價格之后還會繼續上漲嗎?于學榮稱,“外賣平臺規范后,正規餐飲企業成本在可控范圍內,那么外賣就會維持較長一段時間的價格體系,但如果平臺傭金繼續上漲,那么相應的商家也會上漲價格,因為平臺傭金提升后,商品傭金肯定要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作者: 于露 季雨
來源:現代快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