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匯到安井再到三全,食品企業中已有包括雙匯發展、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受到非洲豬瘟病毒波及,而這份名單仍在擴充中。在業內人士看來,速凍食品企業成非洲豬瘟病毒“高發區”,除了質量內控體系不嚴格、進貨查驗制度形同虛設外,相關企業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識過于淡薄是主要原因。
深交所對三全食品下發關注函
三全食品的非洲豬瘟危機仍在發酵中。2月18日下午,深交所對三全食品下發關注函,要求三全食品說明公司涉及產品被抽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時間、公司知悉上述事項的時間等,并評估上述事項對2019年度經營業績產生的影響,以及公司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2月14日,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就旗下灌湯水餃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消息答投資者問時稱,截至目前公司沒有收到權威部門通知,將進一步核實該事件。三全食品18日早間發布情況說明稱,已第一時間將相關疑似批次產品從各銷售渠道全部封存。
2月18日,中國網財經記者致電三全相關負責人,這名負責人對中國網財經表示,目前正在協助各部門解決此事,還沒有來得及看到深交所關注函。這名負責人表示,不止三全一家,還有其他品牌也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公司所用豬肉均來自優質合規供應商。”在三全最新發布的公告中也表示,公司擁有完整的食品安全生產和溯源體系,對此為何相關產品仍被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的問題,這名負責人并沒有正面回應。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除了旗下產品被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三全的另一大問題是沒有及時積極公開回應,“也使得三全食品的性質從原料采購的把關不嚴升級為是否刻意隱瞞”。
速凍食品企業接連“踩雷”
此次被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品牌不止三全食品,多個速凍品牌產品疑似被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涉及的品牌包括三全、鄭榮、科迪、上海國福龍鳳等,此外還有齊匯食品有限公司、山東臨沂金鑼等公司生產的培根、香腸、火腿腸等個別批次產品樣品,也被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
據不完全統計,共計11個廠家、40批次產品的83個樣品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采樣地點在甘肅的蘭州市、武陵市、白銀市、酒泉市、金昌市等。2月15日,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一局防疫處一位負責人稱,網上曝光的照片為初步檢測結果,省廳還在進一步排查,最終結果尚未出來,也未通知相關企業。
沈萌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非洲豬瘟目前有加速蔓延之勢,加上中國是以豬肉為主要的動物蛋白攝取對象,因此會出現多品牌多產品都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朱丹蓬指出,雖然農業農村部早在非洲豬瘟疫情初期就曾提示,非洲豬瘟不感染人,速凍食品經過高溫烹飪即可消滅病毒,不會對人造成健康威脅,但從消費心理上,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恐慌。
食品企業安全防范意識遭拷問
多家食品企業卷入非洲豬瘟風波也暴露出相關公司質量內控體系不嚴格、進貨查驗制度形同虛設、以及對于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識過于淡薄等問題。
朱丹蓬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速凍食品基本以豬肉為主,整體的利潤不高,用量比較大,所以從速凍食品角度來看,檢驗檢測的時間成本和檢驗成本都比較高,這也導致了速凍食品成為整個非洲豬瘟病毒的高發區。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則表示,多家速凍食品企業卷入非洲豬瘟病毒背后很大原因是速凍食品行業的進貨查驗制度形同虛設。她認為,速凍食品食品業應該要增加風險監測項目,在非洲豬瘟病毒肆虐的當下,應該專門構筑防火墻,加檢非洲豬瘟病毒,可以使用快速檢測的試劑盒、試紙條,最大限度通過自檢規避風險。
“一些公司的質量內控體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在采購、檢驗檢測環節出現重大紕漏,才會導致出現這種質量內控體系的事故”,朱丹蓬表示,一些食品公司在非洲豬瘟爆發之后,對于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識是非常淡薄的,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該要對所有的豬肉制品公司和其他相關聯的公司提出一些指引,以及加強整個細則的引導。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