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巧克力因其含糖量高被視為劇烈運動后最適合攝入的食品,黑巧克力更有著降低血壓、促進人體對食物中所含糖分代謝能力的積極作用,但更多時候,巧克力產品是與“肥胖”“高熱量”“不健康”等負面關鍵詞掛鉤。不過事實顯示,在各種節日催生出的“甜蜜經濟”中,它是當之無愧的熱門選手。
外資品牌認可度較高
目前,我國的巧克力市場主要由外資品牌主導,有數據統計,瑪氏、費列羅、雀巢、好時、億滋占據了79%左右的市場份額?,斒鲜钱斍叭蚯煽肆Φ谝划a商,旗下德芙是中國市場第一品牌,m&m、麥提莎(進口麥麗素)和士力架在中國市場也有著極高的認可度。
相比之下,國產巧克力似乎還不具備與外資品牌相抗衡的實力。首先,巧克力本身就是舶來品,其主要原料可可豆產于赤道南北緯18度以內的狹長地帶。其次,國產巧克力品牌大多是以做糖果糕點發家,在巧克力產品上無法形成較大的品牌影響力,曾連續多年奪得國產巧克力銷量冠軍的國內巧克力品牌金帝在幾經易主后也難以回到巔峰。
近日,意大利促進出口的金融機構simest向意大利品牌venchi的香港子公司投資400萬歐元,以幫助其在2019-2023 年進行擴張。毫無疑問,亞洲是重點拓展地區,尤其是在日本和中國。而早在2009年就進入中國市場,創下不俗成績的歌帝梵(godiva)可能將成為其較大的競爭對手。
高端化定制化成趨勢
在中國,巧克力的發展歷史只有50多年,作為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巧克力的消費量卻遠遠小于日本和韓國。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一市場的潛力將被不斷激發,再加上由于中端品牌數量較多、競爭激烈,因此高端化、定制化將成為品牌發展的新趨勢。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禮盒和禮袋裝的送禮型巧克力市場規模達到了157.37億元,自用型巧克力市場規模僅為74.05億元。在巧克力消費結構中,禮盒和禮袋裝的送禮型巧克力占比提升至接近68%。
通過走訪多家超市也發現了這一普遍現象,貨架上的巧克力產品清一色都是禮盒包裝,精致華麗。“很少有人是買給自己吃的,基本上都是用于送禮。”工作人員表示,不少顧客在購買巧克力前還會詢問哪一款產品較為暢銷,適合送人。的確,每逢情人節或是畢業季等特殊時間節點,巧克力更是送禮的熱門選擇。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