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消息報報道了寧夏多位老人深陷保健品騙局的案例,引起各界強烈反響,不少讀者致電本報反映自己和家人的遭遇。記者1月23日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公安廳、衛健委、網信辦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全區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方案》,決定本月起至4月下旬,在全區集中整治“保健”市場亂象。
對痼疾開刀
近年來,“健康講座”、會議營銷、直銷模式銷售保健品經營行為增多,往往通過不正當的營銷手段誘騙消費者尤其是老、病、弱等人群,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據悉,專項行動將集中整治社會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食品(保健食品),宣稱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具、日用消費品、小家電、玉石器等,以及聲稱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務等行業領域中存在的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規直銷和傳銷等違法違規行為。
相關部門提醒消費者,如發現“保健”市場違法行為,可撥打當地12315電話或通過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等渠道舉報。
老人為何屢屢被騙
保健品營銷市場的混亂已經不僅僅是這兩年的事情。從組織老人免費旅游、體檢、講座,到營銷人員“噓寒問暖”表現孝心,各種手段齊上陣,讓許多老人深陷其中,把子女的勸阻當成不孝,一意孤行,最終花費巨額錢財買回一堆不知真假的保健品。
記者從銀川市公安局了解,不法分子放長線釣大魚,往往打著“送溫暖”“關愛老人”等旗號,贈送日用品等小禮物引誘老人上當。取得老人信任后,狠狠騙一次就收手,打一槍再換一個地方。犯罪分子極力營造的“送溫暖”氛圍,正是專為老人而設的溫柔陷阱。“相比于遠在他鄉的子女,溫言好語、體貼入微的保健品銷售人員更讓老人有依賴感。”銀川市公安局工作人員坦言。
相關案件顯示,受害的老人很少接觸網絡,知識更新慢,往往會病急亂投醫,輕易被騙子拿下。“子女平日工作繁忙,有些老人生病怕影響孩子工作,去醫院又覺得麻煩,就寄望于所謂的保健品。等發覺上當,又害怕沒面子或者擔心給子女添麻煩,也不愿報案。”銀川市公安局工作人員說。
警方提醒,老人若遇到有人推銷保健品,切莫貪圖小便宜,不要輕信所謂“專家”的講座,遇到這些情況要多和子女溝通商量,因為一般年輕人接觸的資訊多,防騙意識會強一些,可以幫助老人避免受騙上當。(記者 白靜 張磊)
拒絕忽悠,騙子的套路你要知道
“專家”講座,發放禮品引你來
通常,這些騙子會租一間營業房,以某某公司的名義,在超市門口、菜市場周邊等老人較集中的地方發傳單,打著“為回饋社會,舉辦健康知識(或產品宣傳)講座”的旗號,吸引老人參加。會上,“專家”大肆介紹某公司某種產品的神奇功效,還會給參加講座的人發放雞蛋等小禮品。
關愛健康為名,與老人拉近關系
老人們拿到禮品后,騙子會告訴他們,公司出于對老人身心健康的關愛,每天會定時開辦有關老人保健常識的講座,建議大家天天來,這樣既可以學習健康知識,還有雞蛋、掛面等禮品拿,何樂而不為。
這一階段,很多老人抱著湊熱鬧和貪小便宜的心理結伴同去,結果發現真的天天有禮品拿,且騙子們的態度很好,說話甚至比子女都貼心,和他們嘮家常,傾聽他們的心聲,騙子由此很快贏取了老人的信任。
承諾退“誠意金”,進一步獲取信任
隨著講座的推進,騙子初步取得老人信任,他們會開始向老人推薦公司的另一種活動,例如交100元“誠意金”還能領取保健品,且這些錢第二天就原數返還。
一分錢沒花,就能領到“價格不菲”的保健品,老人們紛紛奔走相告。連續幾天的“回饋”活動,讓參加過講座的老人對該公司和“專家”深信不疑。
活動升級,誘惑老人高價買套餐
又過幾日,騙子會告訴老人,公司舉辦更大力度的“回饋”活動,如購買一個療程的保健品,還可以贈送一個療程。這次的金額往往比以前翻上好幾倍,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附贈的禮品就更多了。一小部分還有些警惕性的老人,看著周圍的親朋好友都在購買保健品,也就跟風購買了。
不退款只換購,或者干脆消失
過了一段時間,陸續有老人發現,他們花幾千上萬元購買的保健品禮盒,在保健品市場,同類產品只需幾百元,或者根本就是假貨。意識到自己被忽悠了,再去找保健品公司,對方多半已經人去樓空。即使對方仍在開門營業,也會以各種借口只換購不退款。
公安支招
●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時,應到信譽好、證照齊全的正規商場、藥店或專賣店購買。不要輕信任何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健康知識講座、專家報告等;不要盲目通過會議銷售、電話銷售、免費試用等活動購買保健食品。在網上購買保健食品更要注意。
●購買時除了要認準保健食品標志、批準文號、生產許可證號外,還要仔細察看包裝上廠名、廠址、聯系電話、生產日期、有效期限等,妥善保管好注有所購保健食品的名稱及批號的購物發票或相關憑證。
●最好在醫生或專業人士指導下購買保健食品。若自行購買,購買前應仔細閱讀產品標簽、說明書,注意產品的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根據產品的保健功能,結合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針對性的選擇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藥品,不可替代藥品使用。
●消費者如果發現涉嫌違法生產或經營保健食品的,請及時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來源:新消息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