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外賣,真是既愛又恨。下單的時候非常方便,但一邊吃一邊還要揣摩,吃下去是不是安全。”政協委員李國華提到外賣,依然有很多感慨。
關注舌尖上的安全,李國華等委員去年提交了一份《加強外送平臺監管的建議》。一年來,本市多部門采取措施,加強平臺監管。作為主管部門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采納建議,制定出臺《餐飲配送環節監管工作指導意見》。“現在,我們收到的外賣包裝上有了安全搭扣,貼上了封條,就是一大改進,其他問題也正被逐個得到解決。”
最近,這件提案被評選為2018年度市政協優秀提案之一。
平臺須對食品安全負責
李國華關注到餐飲外送平臺,源于老百姓實際生活中的種種遭遇。“有媒體曾報道美團外送的騎手在給客人送餐時惡意吃外送的餐點,還回吐咀嚼物至餐盒的事件;也有市民看到外送小哥將剛剛領取的餐點放在地上后系鞋帶的不文明行為;曾有消費者向我反映,在某知名外送平臺訂餐過程中,明明沒收到訂餐卻被騎手自行確認已經按時送達,向該平臺反映后,得到的除了漫漫的等待就只有騎手匿名的威脅恐嚇電話。”
表面上看是“外賣小哥”的問題,但實地調查下來,李國華覺得有必要加強對餐飲外送行業更細致全面的監管。“我跟平臺出資方、管理團隊都有過接觸,發現他們的邏輯是這樣:平臺只是把生產端的東西給外送小哥發出去,市民要是覺得有問題,應該是市民來舉證。”
他們還發現,許多“外賣小哥”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在城市中屬于弱勢群體,還沒有適應大城市的基本規范。“在路上,我們怕他們,被撞了都找不到保險;他們也怕我們,一投訴,6塊錢送餐費就沒有了。”
針對外送平臺存在的管理缺失,李國華等委員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他們認為,應該明確法律主體,嚴格從業門檻。“不一定要發證,但基本的禮儀、外送知識,食品儲存的特性應該掌握。如果實在培訓量太大,也可以考慮有外送企業自己設立,但應由各級工會組織對應指導。”此外,還要形成優勝劣汰機制,推廣誠信制度,設立黑名單,有過侵權、恐嚇行為或拒不履行責任的從業人員禁止再進入本行業。
“我并不排斥或抵觸食品外送業,反之我非常看好其發展,但其發展期間出現的問題,應該及時查漏補缺,這樣才有助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李國華說。
深化食品領域信用監管
很快,市食藥監局、市人社局、原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總工會、市發展改革委等提案辦理部門都與李國華進行了協商溝通。
市食藥監局專門制定了《餐飲配送環節監管工作指導意見》,大力加強網絡訂餐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監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市公安局答復稱,針對“外賣小哥”的交通違法行為,公安交管部門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公安交管部門要求一線交警對視線范圍內的快遞、外賣非機動車亂騎行等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起,攔截一起,查處一起。
市人社部門表示,鼓勵行業協會牽頭對成員單位從業人員進行技能提升,可運用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支持企業自主開展職工培訓,外送、快遞企業可結合自身發展和從業人員實際需求,自行或委托社會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享受培訓補貼。
目前,本市已初步建立網絡訂餐行業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要求某平臺發現不誠信從業人員的,其他平臺均不得聘用,已有10人被納入“黑名單”。市食藥監局還公布了本市網絡訂餐平臺食品安全信用情況。下一步,市食藥監局將會同市發改委等部門深化加強食品領域信用監管,共同推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等工作。
來源:解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