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為11.78元/公斤,相比前一周均價下跌0.6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豬價下跌22%,地區間價差有明顯縮小,但仍較大。飼料原料方面,玉米周均價與豆粕周均價相比上周有不同程度下跌,行情寶測算自配料單價相比上周下降1.4%,比2018年同期增加1.3%。自繁自養整體進入虧損,但是南方多地仍處于高盈利狀態。
豬價連續兩周持續下跌,本周全國平均外三元自繁自養頭均盈利由正轉負,虧損在0-50元/頭,去年同期的盈利為378元/頭,但北方局地最高頭均虧損可達500元以上。
市場影響因素分析:
從本周市場變化來看,行情寶分析,未來影響生豬市場的主要因素有:
供應:增加。保持月初判斷,全年出欄高峰期已經來臨,月初受規模大場疫情爆發加速出欄,已經轉變為春節前的集中出欄。目前規模大場也已經開啟快速出欄的策略。
需求:增加。春節前的豬肉采購通常在臘月二十以后,南方的腌臘基本已經完成,北方、中部地區生豬產品均向南移,因此不可過高預期南方春節消費需求對豬價的支撐。同時,消費需求逐漸從大城市向三四線城鎮鄉村轉移。
行情寶預計未來豬價整體上漲難度仍較大,以弱跌為主,養殖戶集中出欄已經滿足了目前屠宰企業的需求,因此提價無望,而需求目前看無較理想的提升。下周是春節前的第二周,距離屠宰企業放假也進入倒計時。目前返鄉春運已經開啟,預計隨著人口向三四線城鎮鄉村的轉移,有望帶動地方消費需求,隨殺年豬活動的進行,也能夠消化一部分散養戶大體重生豬,但是對豬價整體的拉升作用有限。臘月二十以后豬價有望趨穩。
生豬價格:本周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本周繼續持續下跌。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周內最低11.4元/公斤,最高12.3元/公斤,周內豬價整體低于上周,且跌幅加劇。
本周跌幅最大的省份是四川,外三元成交價周內下跌2.7元/公斤;周內各省基本均呈跌勢。目前外三元生豬省均價最高的省份仍是四川省,外三元日成交價達到17.2元/公斤,局地最高成交價由上周的22元/公斤跌至18.2元/公斤;豬價最低的省份為遼寧省,外三元日成交價低至7.6元/公斤,跌至“3元”時代。
本周延續上周的出欄增大的情況,豬價的下跌幅度及范圍均有增加,點對點調運的推進以及疫區的陸續解封,使得北方大量生豬產品對南方市場形成沖擊,高價區豬價快速下調。
疫情發展:進入2019年以來,截至1月18日,全國共計發生3起非洲豬瘟疫情。其中1起為江蘇省宿遷市一家存欄近7萬頭的大型種豬公司,其他兩起疫情為甘肅省慶陽市和蘭州市的存欄百頭左右的散養戶。
本周共解封4個疫點。北京、山西和陜西省目前均只剩一個疫點待解封。
周內中部及北方部分省份對于省內非疫點所在縣市放開檢驗檢疫合格的育肥豬的外調許可。同時重慶、四川省相關部門分別發布文件,要求全國活豬暫停調入本省(市)。生豬的跨省調運仍是困難重重。
但是生豬產品的調運相對順暢許多,除疫點所在縣區外,其他地方的產品按照農業農村部的要求基本可實現外調。這也是目前對中部及南方地區豬價帶來較大沖擊的主要原因。
飼料成本:智農通app•行情寶數據顯示,本周全國玉米價格震蕩微漲,周均價為1955元/噸,較上周均價跌12元/噸;豆粕價格本周跌幅加深,周均價為2952元/噸,較上周均價下跌4.1%。
本周全國育肥豬自配料價格為2.49元/公斤,全國周平均豬糧比降為6.0:1。雖然原料價格下降,但是豬價跌幅更大,因此全國平均養殖利潤由微利轉為虧損。行情寶測算本周外三元自繁自養頭均虧損0-50元/頭,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及原料價格變化情況來看,目前生豬出欄體重越大的虧損越多。外購仔豬育肥的養殖戶頭均虧損加深至100-150元/頭。
目前全國生豬養殖利潤差異仍然很大。目前除個別省份外,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處于虧損,東北地區連續15周處于深度虧損,當前虧損深度達到370-520元/頭。南方省份仍基本保持盈利,但盈利水平也有大幅下降。
豬肉價格:智農通app·行情寶跟蹤監測數據顯示,本周全國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19.14元/公斤,相比之前一周周均價持穩微跌,比去年同期下跌8.9%。周內肉價震蕩調整微跌。
春節前出欄積極性提升,使北方市場供應增加,同時本周東北低價肉對北京、山東、河南等地市場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南方地區目前也呈現出明顯的供應增加的局面,春節前的集中出欄高峰來臨,但是消費方面還沒有明顯提升。因此整個市場消費支撐不足,供給增加,帶動價格下行。
來源:行情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