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據重慶市公安局通報,2018年,重慶警方始終把打擊矛頭對準食藥品安全等領域犯罪,全市共破涉假刑事案件1119件,移訴426人,發起全國集群戰役27起,偵辦公安部督辦案件45起,涉案金額34億元。
其中,相繼組織偵破江北“a02”特大互聯網銷售假劣保健食品案、黔江宋某等人銷售假藥案、巴南吳某特大制售假冒日化用品案等一批大要案件。
在偵破江北“a02”特大互聯網銷售假劣保健食品案時,發現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以開設互聯網公司為掩護,設立銷售、儲存等窩點。利用消費者希望通過保養、食補、藥補等方法保護身體健康的心理,組織人員通過引導私聊、社交軟件冒充女性進行情感傾訴、夸大宣傳等方式,不斷推送保健食品效果好、買的人多等虛假信息,誘導消費者高價購買含有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二甲雙胍、西地那非等成分的壯陽、降壓、降糖、降脂等假劣保健食品、藥品。
該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搗毀銷售儲存窩點5處,現場查獲“五谷化糖”、“百草穩壓肽”等假劣保健食品、假藥共計100余種、2000余盒,涉案金額800余萬元。
新聞多一點》
重慶警方披露食藥品涉假作案手法
吃在嘴里的,吞進肚里的……舌尖上、餐桌上的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為提升市民防范意識,重慶警方梳理偵破的7類涉及食品、藥品等領域的涉假案例,披露犯罪手法,詳解識假攻略。
1.識別假藥
案例:
黔江宋某等人銷售假藥案。打掉一個遍布全國多省市的假藥生產銷售網絡,抓獲犯罪嫌疑人45名,查獲“骨痛康”、“夢香膠囊”、“風濕克星”等多種假藥,涉案金額達1000余萬元。犯罪嫌疑人對藥物療效進行虛假宣傳,利用消費者病痛難以根治卻急于見效的心態,購買使用假藥,不僅造成經濟損失,傷害身體,且耽擱正常治療。
警方提示:
假藥犯罪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公安機關將始終堅持嚴打態勢。消費者購買藥品要選擇正規醫院和正規藥店。購買藥物時發現異常或存有疑問的,及時在藥品監管部門官方網站上查詢比對。
2.識別假煙
案例:
巫山劉某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端掉生產假煙窩點2處,繳獲生產假煙的煙機2臺,查獲假煙20000余條,涉案金額約700余萬元。犯罪嫌疑人在外省購置生產設備生產假煙,將成品仿制成多個品牌的香煙批發到各地,利用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低價進行銷售,牟取利益。
警方提示:
煙草在我國屬于專賣商品,消費者購買時應到有銷售資格的正規商場、商店,以免上當受騙。
3.識別假酒
案例:
江北特大制售假冒品牌酒瓶案。警方在重慶、甘肅兩地對劉某等團伙制售假冒品牌酒瓶案開展收網行動,抓獲劉某、李某等犯罪嫌疑人76名,打掉犯罪團伙5個,搗毀假酒瓶生產倉儲窩點21處,現場查獲假冒“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品牌酒瓶100萬余個,假冒商標標識73.6萬套、假冒套裝酒具35萬個,涉案價值逾10億元。該案系貴州茅臺酒廠建廠以來,全國公安機關查獲假冒“茅臺”酒瓶數量最多的案件,打掉一個假酒瓶生產、假酒灌裝、假酒銷售的犯罪網絡。犯罪嫌疑人根據需求生產多種品牌產品的假酒瓶,賣給下一級犯罪團伙灌裝假酒,然后針對不同的市場消費群體進行銷售。
警方提示:
消費者購買酒類產品,要看包裝質量是否合格,酒質是否有異常渾濁沉淀,看酒瓶瓶蓋是否有陳舊、斷裂等痕跡,核對產品型號規格、批號等信息是否與賣家提供的進貨酒類隨附單記錄一致,同時注意索取票據。
4.識別假冒美容類藥品
案例:
潼南何某等人銷售假藥案。警方在重慶、遼寧、江蘇多地同步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搗毀倉儲窩點2處,現場查獲美容類假藥2萬余盒,全案涉案金額逾億元。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從國外購入假冒美容針劑類產品,通過美容機構銷售給消費者,使用的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
警方提示:
該美容針劑類產品主要是肉毒毒素類制劑,系一種神經毒素,屬毒麻類藥品,我國已納入嚴格管控。注射美容類針劑進行美容,屬于一種醫療行為,應選取正規醫院、具有相應資質的美容機構進行。
5.識別假劣保健食品
案例:
江北“a02”特大互聯網銷售假劣保健食品案。該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搗毀銷售儲存窩點5處,現場查獲“五谷化糖”、“百草穩壓肽”等假劣保健食品、假藥共計100余種、2000余盒,涉案金額800余萬元。犯罪嫌疑人以開設互聯網公司為掩護,設立銷售、儲存等窩點,利用消費者希望通過保養、食補、藥補等方法保護身體健康的心理,組織人員通過引導私聊、社交軟件冒充女性進行情感傾訴、夸大宣傳等方式,不斷推送保健食品效果好、買的人多等虛假信息,誘導消費者高價購買含有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二甲雙胍、西地那非等成分的壯陽、降壓、降糖、降脂等假劣保健食品、藥品。
警方提示:
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時,要注意生產準字號、生產日期等信息,可以通過食品監管部門網站或正規生產廠家官方網站進一步核查,以更好維護自身權益,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6.識別偽劣化肥
案例:
梁平吳某等生產、銷售偽劣化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吳某,搗毀儲存假冒化肥倉庫9個,追回假冒某品牌偽劣化肥100余噸,涉案金額200余萬元。犯罪嫌疑人在未取得權利公司授權情況下,偽造相關文書,冒用品牌復合肥參加項目投標,制成假冒化肥交付使用,造成農作物減產,損害農民利益。劣質化肥變換包裝冒充名牌優質化肥,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混淆視線、隱蔽性強,特別是其售價降低易讓消費者在選購時有所傾斜。
警方提示:
消費者通過主動學習,提高對種子、農藥、化肥的識假、辨假能力。購買種子、農藥、化肥時,要看清生產廠家商標、生產編號、防偽標志等,并向供應商索取正規發票,發票的貨物名稱和品種填寫要與所購的一致,以便維權。
7.識別假冒日化品
案例:
巴南“3.05”特大制售假冒日化品案。警方在廣東、山東、重慶等地同時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搗毀制假“黑工廠”1處、生產線1條、倉儲“黑窩點”2處、銷售窩點5個,查獲假冒“浪奇”、“舒膚佳”、“力士”等品牌香皂15萬余塊,假冒“佳潔士”、“黑人”等品牌日化品1127箱,涉案金額逾2.5億元。犯罪嫌疑人使用劣質原料仿制品牌產品,產品主要流向小商品批發市場及城鄉結合部等偏僻區域。
警方提示:
購買日化用品要通過正規渠道。發現有假冒偽劣商品的,及時向行政監管部門或公安機關舉報。
來源:上游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