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針對百度外賣(已被餓了么收購,更名為餓了么星選)、美團等網絡餐飲服務存在的問題發出檢察建議,促使食藥監部門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共下線問題商戶3218家。
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說,各地檢察機關從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等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方面入手,認真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監督活動。他舉例,如湖南省檢察院與省食品安全委員會等九部門聯合開展“中小學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護苗行動”,共立案294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47件,有效保障中小學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據統計,2018年1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89523件,提出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78448件、提起訴訟2560件。各級檢察機關通過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39億余元。
“其中,收回國有土地出讓金165.9億元,收回人防易地建設費10億元。”張雪樵介紹,如福建省惠安縣檢察院督促縣國土資源局依法履行職責案件中,違法企業應繳土地出讓金12.7億元,國土局已追繳到位4. 8億元。
今年以來,最高檢還對“秦嶺別墅事件”等42件公眾關注的熱點事件發函督辦,對35起破壞長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掛牌督辦,有效督促相關責任主體履職整改。
據悉,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開展為期兩年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正式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張雪樵表示,檢察機關聚焦公益保護難點開展工作。以環境資源、食品藥品等領域為重點,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8847件,占54.56%,是試點期間的7.5倍;共辦理食品藥品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9916件,在案件總數中的占比從試點期間不到1%增長到34.02%,是試點期間的360倍。
今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三次會議,決定設立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籌)負責人胡衛列答記者問時表示,隨著2018年11月23日,海南省三沙群島檢察院向三沙市社會事業與后方基地管理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全國基層檢察院全部解決立案空白和訴前程序辦案空白,實現公益訴訟辦案全覆蓋。
此次發布會上,最高檢還圍繞公益訴訟主題發布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同時發布了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來源:紅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