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倏忽一瞬。中國人民用勤勞的雙手鑄就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歷史豐碑。
過去的四十年,既是一部壯麗史詩,也是一條雄關漫道。中國經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富裕起來的人民,在生活水準和生活方式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使得焙烤食品糖制品的消費需求在持續不斷的增長,給行業帶來了極好的發展機遇。
行業歷史簡要回顧
解放前,我國的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還沒有形成工業體系。只有幾個大城市中有部分糕點廠,其余都是手工作坊形式生產,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很小。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是建國以后形成的一個新興工業。
改革開放前,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可支配的收入不富裕,人們只能量入而出,選擇性購買。此時的行業處于緩慢發展階段,企業以部分國有和大量的作坊式集體性質存在,產品適應了當時階段“窮過渡”的社會需要。有些年,糕點、糖果等食品還要使用派發購買券購買,由此可以想見當時國家經濟的狀況,行業產品的短缺情況和廣大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
現代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源自歐美,流入日本、韓國,以及港、澳、臺地區,改革開放以后逐漸傳入中國大陸,隨著新技術和設備的不斷引進,使得國內的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得以迅速發展。
自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里,得到了飛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總體看,在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發展較為緩慢,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步伐,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進入了高速增長期。
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發展概況
第一,全行業增長快速,產業規模令人鼓舞,已經能夠較好地滿足消費需求。四十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家政府機構和統計機制也發生了多次變化,因此,行業統計數據不全,也難以直接比對。下面僅以有據可查的幾組統計數據來說明行業發展的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統計的數據顯示,1997年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0億元;2017年行業年產量3589萬噸,主營業務收入7432億元,改革開放的后20年行業增長迅猛,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是1997年的15倍,年均遞增幅度為14.68%。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統計的數據顯示,1993年,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年產量為490萬噸,工業總產值為350億元;在第一個十年,2003年行業年產量達到592萬噸,銷售收入785億元,增加幅度分別僅為20%和124%;年均遞增幅度僅為1.9%和8.4%。
在隨后的第二個十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步伐,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進入了高速增長期。2013年我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年產量合計約為2793萬噸,比二十年前增長了470%,比十年前增長了372%,年均增長率為16.8% ;銷售收入為5922.3億元,比二十年前增長了1592%,比十年前增長了654%;年均增長率為22.4%。
2018年1-9月份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年產量2000萬噸;主營業務收入4193億元,同比增長7.29%。
目前,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通過食品生產許可(即sc)的企業23798家。其中:糕點11895家,餅干1335家,糖果巧克力3151家,果凍920家,蜜餞2206家,方便食品2085家,冷凍飲品840家,膨化食品1366家。
從以上行業數據可以看出,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間,全行業的產量、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都保持了較好的增長,顯現了本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也具備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發展的潛力。
第二,產業結構逐步優化,體制多元化逐步成熟,行業競爭逐步有序。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十年代里,全行業產品結構比較單一,糕點產品以中式糕點為主,品種單調、花色不多、檔次不高,常見的有傳統的桃酥、酥皮八件、月餅等;西式糕點以生日蛋糕為主,其他品種較少;面包產品以主食面包為主,花式面包較少;餅干產品以韌性、酥性、蘇打餅干為主,兼有少量的夾心、曲奇、蛋卷等,高檔餅干較少;糖果產品質地上多為傳統意義上的糖果,其口味、造型及原輔用料都很單調,包裝形式多以舊式扭結包裝為主,花色品種較少;方便主食品品種單調、花色少、營養價值低、包裝簡單,人們熟知的方便面品種種類極少,速凍食品也才初露市場;冷凍飲品雖起步早,但其品種少、檔次低、包裝也很簡單,市場上多是各種冰棍、雪糕,品質高的冰淇淋很少。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深化改革的推動下,行業企業逐步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升級改造,給行業發展帶來了許多新意。與此同時,發展勢頭迅猛的港澳臺投資,歐美等國的知名跨國集團公司在內地以獨資、合資形式建起了數家糖果、糕點、餅干、方便面、冷凍飲品等企業,帶來了國外先進的工藝技術和加工設備,以及原輔材料、新型食品添加劑、新型包裝材料、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和理念,加之強烈的廣告意識、市場意識、品牌意識、質量意識等等,使其高品質的產品迅速占領了國內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此外國內原有企業引進技術設備而進行的改造,無疑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系列化新產品,使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的產品結構得到了優化,促進了產品的升級換代,面包、餅干、糕點、糖果、方便主食品、冷凍飲品等幾大類食品,總體上呈現質量進一步提高,品種進一步豐富、市場銷售額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市場上焙烤食品糖制品琳瑯滿目,花色品種眾多,包裝精美,供應充足,有效地保證了消費供給。各類產品還有不同數量的出口,進入國際貿易市場,融入世界經濟循環中。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許多外資和港澳臺資企業先后進入國內,與原有的國有、集體、民營、股份制等內資企業一起競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的優化發展。目前,行業多種體制企業并存的產業格局已經基本成熟,也為今后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產業布局結構有效改善。改革開放初期,行業內工藝、技術、設備、人員比較先進的企業多數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地區的大中城市。如市場份額較大的餅干企業多集中在廣東,故有“廣東糧”之美稱。冷凍飲品企業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消費水平較高的城市。糖果企業則以北京、上海兩地產品最為著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形勢下,中西部地區焙烤食品糖制品企業的技術、工藝、設備、原料等得到了很大改善。而近二十年來,蓬勃發展的餅店業,更是在全國各地像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他們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產品質量越來越好,改善了行業布局結構,促進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行業人才培養體制逐步健全,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據有關資料表明,改革開放初期,在行業員工隊伍中具有大中專文化水平的不足1%,科技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更是奇缺,受過專業技術培訓的專門人才也很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大力實行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為尊重知識、培養人才提供了先決條件。此外,外資和港澳臺資企業在國內紛紛建廠,為行業帶來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更帶來了現代經營管理的新思路和新理念,使業內人員耳目一新,思想觀念也得以更新。人們逐漸認識到,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根,持續發展,必須要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此,國內許多企業紛紛邀請港澳臺和發達國家同行來國內交流與合作,同時組團去考察和學習,親身感受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程度,找到自身的差距。基于這種需要,各地陸續開展了行業培訓和國內外技術交流等活動。各級行業管理部門也把人才培養列入日程,安排計劃逐步實施。
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一直把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每年都組織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舉辦全國性技能競賽,營造全行業鉆研技術的氛圍,為從業人員樹立學習榜樣。此外,協會每年還組織業內企業出國參觀考察,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流學習。同時,還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多方面的行業人才培訓工作。經過多年的培養和鍛煉,全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人才基礎。
第五,技術和裝備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現代管理意識逐步增強。全行業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業內許多大中型企業的生產設備、檢測水平和生產環境都有了較大改善,不要說與二十年前相比,就是與十年前相比,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許多企業還引入了iso9000產品質量管理體系、haccp管理體系等。現代管理意識逐步增強,為保證產品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和走向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六,產品質量穩步提高,花色品種日益豐富,已經能夠較好地滿足消費需求。新中國成立后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行業產品質量標準多數為企標,同類產品質量難以得到統一。九十年代后,國家和行業大力加強了行業產品的質量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產品質量有所提高。
自2008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后,在國家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政策方針指導下,人們的消費理念日益成熟,消費意識也在向著安全、營養的方向轉變。消費觀念的更新變化推動了企業研發、產品創新的新思路。業內企業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營養和創新。近年來,焙烤食品糖制品的質量始終在穩步提高,花色品種越來越豐富,已經能夠較好地滿足消費需求。
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日益優化
一是確保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新格局已經形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社會治理新思想,大力推進社會治理新實踐。
2015年10月1日,被冠以“史上最嚴”的經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社會共治原則也首次在新法中予以明確。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實施,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各項制度已經趨于成熟。多維度、全鏈條、各環節深度融合、渾然一體。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已取得“法律上有依據、政策上有規定、實踐上有基礎”的豐碩成果。食品安全工作變“政府獨奏”為“社會合唱”,變企業“末端防范”為“源頭治理”,協會媒體 “各說各話” 變為“同頻共振”。
行業協會和新聞媒體是社會共治的重要主體。國家支持行業協會制定行規行約、自律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和獎懲機制,鼓勵新聞媒體開展食品安全輿論監督。同時要求,食品安全新聞報道要客觀公正,重大食藥安全新聞報道和信息發布要嚴格遵守有關規定。
2013年3月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體現了食品藥品行業監管的專業性, 2018年3月將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體現了監管的統一性,有利于形成合力統一監管。
通過這些變化,我們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新格局已經形成,這必將有力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
二是行業組織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可以說,全國存在的各級行業組織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深化改革,政府部門經歷了多次精簡機構、簡政放權的改革過程。隨之而來的是全國陸續成立了行業協會、商會等民間組織。回首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行業組織在推動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促進作用。
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于1993年12月經國家民政部批準,登記注冊,至今已走過二十五個年頭。
二十五年來,協會在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關懷和領導下,在全體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努力踐行“指導、協調、維護、監督、服務”的職能,較好地發揮了國家級行業組織應有的作用。與此同時,協會自身也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進步,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和信賴。
三是產品質量穩定,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已成為行業的共識。近年來,在國家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政策方針指導下,在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業內的食品安全理念和意識不斷增強。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已成為行業共識。
近年來,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基本沒有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日常抽檢的合格率也在不斷上升,并且產品質量保持穩定。
四是品牌消費趨勢明顯,有利于品牌培育和產品質量的提高。隨著消費者文化層次、收入水平、消費觀念的不斷提升,為滿足消費者獲得高級需求的“品牌消費”愈加明顯,“品牌消費”正在成為中國消費市場最明顯的特征,食品領域的品牌消費趨勢更加明顯。這將進一步促進品牌培育和產品質量的提高。
五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日益增強,為行業共同進步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氛圍。改革開放四十年,給行業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實力日益增強,與此同時,知恩圖報,回饋社會已是行業的共識。近年來,行業骨干企業積極相應國家號召,履行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兼顧各方利益需求,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創新技術。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保護環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如:在多次抗洪救災,抗擊暴風雪災害,抵御南方低溫冰凍雨雪災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以及支持我國承辦29屆奧運會等活動中,許多骨干企業以實物和資金進行了捐助。目前,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日益增強,為行業共同進步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發展趨勢及行業前景展望
目前,人們的食品消費意識正向著安全、營養、健康、美味、方便、適應個性化需求的方向發展,這是消費的新觀念,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所以,無論是焙烤食品還是糖制食品,在食品生產、研制、開發的過程中都會充分體現這一趨勢,以滿足消費需求。
展望未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刻變革,將重塑世界消費品發展的新格局。我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的發展將緊密結合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全面化以及消費內容的科學性和文化性,積極引領和創造消費,引導綠色消費和經營模式的創新。
品牌國際化程度、產業鏈控制的水平、專用裝備與生產線的自主化能力、自主創新的深度依然是行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加快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是滿足、豐富、提高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增強國際食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總之,目前我國焙烤食品行業的基礎較為扎實,發展趨勢保持良好。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還將進一步發展壯大,在設備、技術、管理水平、從業人員素質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等各個方面,將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的焙烤食品糖制品將會在滿足國內消費的同時,逐漸走進全球消費者的視野,成為全球消費者眼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結語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邁進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四十年的高速發展,讓十四億中國人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現在,我們已經不再片面地追求高速發展,而是要在高質量發展上有所造詣。
撫今思昔,回望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也同樣不勝感慨,令人難忘。四十年,大浪淘沙,前仆后繼;四十年,風雨兼程,砥礪奮進。
歷經風雨洗禮,行業已經造就了一大批產品質量過硬、管理水平較高、品牌信譽良好的優秀企業;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具有開拓精神、理念超前、高素質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培育出了較為成熟和具有相當規模的焙烤食品糖制品消費市場。目前行業的實力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社會消費需求,同時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認可和矚目。
過去的四十年,我國已經成為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生產和消費大國,而未來的一代甚至幾代人將注定要去探索從行業大國走向行業強國的奮斗之路,去圓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的強國之夢。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