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國167家采購企業與廣西300余家農產品生產主體進行廣泛、全面和深入對接,對接活動達成意向采購金額22.81億元,其中對貧困地區意向采購金額達成6.8億元。2018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廣西)暨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廣西特產行銷全國活動12月7日~8日在南寧舉行。對接活動上達成的豐碩成果表明,今年商務部與地方聯合主辦的六場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行活動圓滿收官。
助力精準扶貧
農產品流通關系到城鄉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關系到農民增收,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搭建農商對接平臺,拉近農與商距離,是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精準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
為有效擴大農副產品銷售、培育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影響力和知名度,助力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商務部先后與河南、四川、貴州、新疆、云南等地方政府聯合成功舉辦五次農產品產銷對接行活動,此次活動為第六次舉辦。
記者從2018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行活動上了解到,2018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前五場活動,共計組織599家采購商代表與1121家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養殖大戶等農業生產主體進行了對接,五場活動洽談達成意向采購金額137億元,其中對貧困地區的意向采購金額達65億元。
農產品產銷對接行活動促進了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帶動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農產品產銷對接為助力精準扶貧探索出一條有效路徑。
北京每日一淘共享科技有限公司coo淡焦成多次參加商務部組織的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行活動。他談到,每日一淘的發展宗旨和商務部今年大力舉辦的全國農產品對接活動非常匹配。商務部組織的幾次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每日一淘都參加了。政府舉辦這項活動,搭建了舞臺,讓企業的產銷對接活動效率更高。
淡焦成認為,產銷對接有助于精準扶貧。過去的一些扶貧工作,只是簡單推銷一種商品,很難形成扶貧的長效機制。而每日一淘通過探索,推出了“四個一”的產業扶貧模式,即“打造一款特色商品,培訓一支電商團隊,幫扶一家龍頭企業,受益一批貧困家庭”,旨在通過電商精準扶貧,發揮扶貧地區的主觀能動性。
淡焦成表示,每日一淘對農產品滯銷有很深的認知,這一問題的根源其實是供需不平衡,即種植端對需求端的認知存在偏差。而作為新興電商平臺,每日一淘可以通過前端的多元化布局和平臺的大數據分析,總結更有市場前景的產品定位、包裝、規格和營銷方式,同上游一起探討種植端、養殖端的優化。
事實證明,每日一淘“四個一”的產業扶貧模式是成功的。到目前為止,每日一淘已精準扶貧江西安遠甜心紅薯、陜西周至獼猴桃、陜西洋縣黑米等特色農產品,其中,安遠甜心紅薯在每日一淘上線第一天便售出了30萬斤。
促進消費升級
一方面,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難以銷出去;另一方面,隨著個性化消費的不斷增長,消費者對特色產品的消費需求在傳統商業模式下也難以滿足。通過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讓偏遠、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與城市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對接,有助于豐富百姓“菜籃子”“米袋子”,促進消費升級。
淡焦成對此深有體會。他談到,現在對好東西潛在的需求增大。但過去的供給方式滿足不了這部分消費需求。如過去一些特色產品只局限于產地,其他地區看不到。現在通過產銷對接、通過電商的方式,特色產品很容易傳向全國市場目標客戶。這對追求消費升級的消費者來說是個福音。
淡焦成認為,消費者不斷分級、分層,帶來和消費者匹配的銷售業態的多樣化,也帶來供給側從業者業態的變化。在傳統的批發市場、街邊店、集貿市場、超市之外,平臺電商和社交電商得到快速發展,是滿足消費需求變化的結果。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