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畜牧獸業局副局長馮忠武介紹, 首先,這個病是從國外傳入的。因為,2018年之前,我國一直沒有非洲豬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傳入我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屬基因ⅱ型,與格魯吉亞、俄羅斯、波蘭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為99.95%左右。
通常非洲豬瘟跨國境傳入的途徑主要有四類:一是生豬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和走私,二是國際旅客攜帶的豬肉及其產品,三是國際運輸工具上的餐廚剩余物,四是野豬遷徙。
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發現后,我們立即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從目前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看,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可能途徑也主要是上述幾類。我國與發生非洲豬瘟國家人員交流、貨物貿易往來頻繁;豬肉價格高于周邊國家,走私活動屢打不絕;邊境地區野豬數量和種群密度持續增加,疫情傳入的風險比其他國家更高。目前,我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聯合溯源調查,并采用分子流行病學方法分析,以進一步查明來源途徑。
關于國內疫情的傳播問題。首起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對每一起疫情進行了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歸納起來,對于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豬疫情,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因異地調運引發的疫情共有13起,占全部疫情約19%。
二是餐廚剩余物喂豬。因餐廚剩余物喂豬引發的疫情共有23起,占全部疫情約34%。
三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生豬調運車輛和販運人員攜帶病毒后,不經徹底消毒進入其他豬場,也可傳播疫情。這是當前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占全部疫情約46%。對此,農業農村部已于11月1日發布公告,對生豬運輸車輛監管提出了新要求。
來源:大眾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