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民種莊稼,畜禽糞污是來年豐收最好的保障。但隨著時代發展,“環保”被擺在越來越突出的位置,曾經的“財富”逐漸變為環境治理“大包袱”。如何“消化”糞污,變糞為寶?
近日,記者在湖北俏牛兒牧業有限公司,看到了一條化糞為“肥”之路。
俏牛兒是宜昌鮮奶行業的“領軍者”,生產的鮮奶因新鮮、營養、安全有口皆碑。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家“產奶大戶”還是有機肥生產大企業。
“我們共有近千頭奶牛,每年生產的牛糞也有近萬噸。”在俏牛兒牧業公司副總經理劉昌龍帶領下,記者來到一棟牛舍內。只見近百頭奶牛被圈養在半開放式的牛欄內,吃喝拉撒都集中在一個場所,卻并沒有想象中的臭烘烘。
“這全都得益于公司探索研究出的‘場床一體化’養殖新技術。”順著劉昌龍的目光看過去,奶牛腳下的“黑”土地大有玄機,“這下面墊有一層厚厚的鋸末、谷糠、生物發酵菌等,牛糞落在上面,在生物菌的作用下自然發酵腐熟,最后再經加工變成有機肥,用于飼草、蔬菜、花卉等種植。”
干爽的發酵床就像一塊舒適的席夢思床墊,不僅大大提升了牛舍內空氣指標,還延長了奶牛的躺臥時間,使奶牛臥床率高達70%,減少肢體發病率80%,進一步提升了奶牛健康指數,也為高品質牛奶提供了保障,可增加養殖效益15%。
此外,還有豬異位生物發酵床、禽場傳送帶積糞、非規模養殖場生態養殖等技術同樣能變糞為寶,這些新技術對有效處理糞污,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意義重大。
除了俏牛兒這樣自產自“消”的有機肥生產大戶,在夷陵區龍泉鎮青龍村,以苗木種植為主導產業的宜昌盛牧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則主攻雙贏模式。
2016年,盛牧公司投資100多萬元興建了2個500立方米的儲糞池,并與周邊養殖戶進行合作。由公司負責回收糞污,再加工成有機肥用于公司的苗木、蔬菜種植。
“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養殖戶的糞污有了出路,我們的苗木也有了肥料。”公司總經理劉國說,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幫助養殖戶處理無法消納的糞污,通過公司的糞污處理系統也能將這些糞污100%資源化利用,“既做到了環保,又做到了資源利用。”
目前,盛牧公司的養殖糞污資源收集網絡已涵蓋了全鎮12個村,方圓255平方公里,百余家規模養殖戶。下一步,劉國還打算著手建設秸稈綜合利用設施,與原有的糞污資源綜合利用雙管齊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率。
“我們現在都不叫糞污,改叫糞‘肥’了!”劉國笑著說。(記者 宋志豪 通訊員 隋士元)
來源:三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