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連年增長,唯有糧食這邊風景“獨好”,“低價糧”算來有些年頭了,農民種地辛苦,種糧收入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果糧食價格提高一倍,比如玉米1.8元一斤,稻谷2.5元一斤,那么對社會生活影響到底有多大?擺擺事實,講講道理,這事就能大致明了。
比如,一個包子算它1.5元一個,糧食漲價后包子價格變成2.0元一個,工薪族上班早起,買倆包子再加一瓶牛奶或豆?jié){,一個月能增加開支多少?因糧價增長而增加的開銷其實并不大,統(tǒng)籌合理消費的話,甚至覺察不到糧價增長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一眾朋友聚餐,點了些菜,輪到最后點吃米飯或者來幾碗面條,那么,由糧食做成的米飯或面條占整個聚餐費用的比例又能有多少?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節(jié)假日人們外出旅游,年輕人愛去ktv吼一嗓子,或去電影院看電影,這些開銷與糧食毫無關系。除此之外,還有穿衣,房租,房貸,物業(yè)費,化妝品,這些開支更與糧食皆無關聯(lián),而且消費金額遠超過糧食。
有人會說,平時愛吃零食,有些食品是由糧食做的,那好,對于愛吃零時的人,比如原本一袋8元價格的薯片,因糧食價格增長,變成10元一袋,我想,“吃貨”不僅照買,而且完全能夠承受得起。
有人說,糧食價格增長一倍,食品價格會不會翻一翻?其實則不然。食品的成本由原材料、人工、水電、店面租金、機器磨損費用分攤、廣告費、招待費、差旅費等構成。糧食價格增長,只是構成食品成本其中的一環(huán)即原材料價格增長而已。
綜合以上分析,糧食價格增長一半,對社會生活影響不能說沒有,但是影響微乎甚微,但對農民就不一樣了,收入有了一定量增加,生活多少得到改善,這種杠桿調節(jié)作用,其實有利無害。糧食適度提高價格,絕不會像某些專家說的那樣,帶來多大的不利影響,至少在我看來,多少有些聳人聽聞。
依筆者之見,玉米1.8元一斤,小麥2.5元一斤,稻谷2.5元一斤,維持三年不變,三年一調整,三年后參照物價,保持增幅15%——20%,穩(wěn)中有漲,讓糧食發(fā)揮應有價值,既不辜負農民,也要讓所有的人吃得起,兼顧公平,這樣才合適。
來源:糧油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