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無小事,一飯一餐,關系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以來,我縣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縣工作為載體,不斷提升安全整體水平、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水平和公眾滿意度,極力守護廣大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國家第三方機構調查結果,2018年,我縣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達80.8分,比2016年提升10個點,位居全市第二。
推行行政約談
強化事前監督
今年3月,縣市場監管局對我縣56家散裝白酒經營部進行集體約談,針對索證索票、添加甜蜜素等添加劑等問題作出警示,并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規范經營。在5月份白酒行業新一輪抽檢中,這56家單位抽檢全部合格,合格率100%。通過約談,我縣散裝白酒規范化經營取得明顯成效。
對共性問題實行集中約談,個性問題實行個別約談,使約談更有針對性。在約談時機上,縣市場監管局采取日常檢查現場約談和發現問題及時約談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發現問題及時約談是建立信息全面的電子監管檔案,將監管對象的基本信息、日常檢查、抽樣、處罰、示范創建推進等監管動態全部納入系統,如果在監管中發現問題及時約談,實現約談—整改—約談—提升的良性循環模式。
“今年以來,我局共開展小作坊、食品添加劑、重點食品銷售單位、市場舉辦者、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單位、學校食堂等約談15次,約談食品經營業主300余戶次,督促改正輕微違法違規行為52次,疏導辦照17戶,立案查處食品安全案件33起。”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前期行政約談工作的開展和實施,發現通過約談有利于減輕行政相對人對日常監管的抵觸情緒,促使其自覺整改、規范經營,有助監管模式由傳統的事后處理向事前預防轉變,尤其是對重點工作的推進和重點領域的監管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延伸監管觸角
實行多元共治
目前,我縣已完成基層食安辦規范化建設,建立了1支由31名基層食安辦專職工作人員、548名協管員信息員組成的網格員隊伍。在今年省食品安全縣創建中,基層網格員隊伍發現無照經營、違法設攤、過期食品等案件線索445個,上報違法使用添加劑、以次充好等行業風險隱患7個,有效改善基層食品安全狀況。
此前,我縣成立了杭州地區首個縣級食品安全監督協會,常態化開展各類監督檢查活動,發現、上報問題隱患1256個,成為監管部門的“千里眼”“順風耳”。
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監管監督網格、風險共擔體系、智慧監管網絡和企業自律機制,有效推動食品安全從依靠監管部門單打獨斗向社會多元共治轉變,構建起富有桐廬特色的社會共治新模式,食品安全綜合考評位居我市前列,連續3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被評為“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記者 黃蓉萍 通訊員 陳建龍
來源:桐廬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