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發生的“北京開往武漢高鐵供應盒飯發霉”一事,不僅引發了網友熱議,也引起了國務院督查組的高度重視。據鐵路總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自今年9月29日起,全國鐵路將停止使用常溫鏈盒飯。
吃穿住行,是基本的生活所需,高鐵盒飯占了兩樣,自然深受人們關注。價格偏高、味道平平、質量欠佳……近年來,圍繞在高鐵盒飯上的新聞屢見不鮮。一盒小小的盒飯背后反映的是高鐵的服務水平。從這次事件的輿論反響也可看到,霉了盒飯,也將沒了人心。如果連一盒盒飯都不能讓乘客滿意,那么,高鐵所提供的服務就很難達到理想狀態,其“高大上”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民以食為先,“抓住乘客的胃,就能抓住乘客的心。”應該看到,鐵路部門為了滿足乘客的吃飯需求,確實下了一定的功夫。乘客覺得盒飯價格高,10元、15元的餐食陸續推出;乘客來自五湖四海,眾口難調,餐食品種也陸續增加;乘客覺得選擇仍然太少,高鐵上還可以點外賣了……然而,要是打破了“食品安全”這條底線,那再多的服務和選擇,也注定“歸零”。
因此,面對高鐵盒飯出現的種種問題,不能再滿足縫縫補補式的調整,而需要究其根源,解決問題。高鐵盒飯要裝滿“民生情懷”。作為承擔公共交通運輸職責的鐵路,要有讓利于民的基因,要有便民服務的稟賦。尤其是進入高鐵時代,一定要把公共責任挺在前面,把公共服務擺在第一,將公眾利益放在首位。唯如此才能在交通運輸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尋求到公眾利益與部門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期待高鐵盒飯實現從霉變到蝶變,從變質到質變。鐵路總公司的表態可謂斬釘截鐵:下一步,將完善相關機制,強化全鏈條管控,確保鐵路餐飲和食品安全;同時,豐富冷鏈盒餐供應,不斷提升餐飲質量。“不看廣告看療效”“言必信,行必果”,公眾期盼著鐵路總公司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端出一盒熱氣騰騰的盒飯,一盒價格合理的盒飯,一盒有質量、有溫度的盒飯;以改善餐飲服務為突破口,讓高鐵服務有明顯的提升,有質的飛躍。
來源:湖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