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農產品產銷對接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今年,靜海區通過引導龍頭企業建立電商平臺,大力推進直供直銷體系,引領農產品銷售從小市場匯入大流通,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在靜海區桃園情水果專業種植合作社,村民們正在忙著打包裝箱剛剛成熟的桃子,等著電商平臺前來收購。過去,村里的水果銷路只能依靠游客采摘和市場批發兩種途徑,銷量不穩定還容易造成部分損耗。如今,與電商平臺的產銷對接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合作社負責人李月華說:“今年和金倉合作后,他們都幫著銷出去了,收這一箱是每斤3塊錢,比市場價高一點兒。收入的話,去年是10萬,今年最少多兩萬。”
今年,靜海區引導龍頭企業建立電商平臺,大力推進直供直銷體系。天津金倉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發起人就與40家專業合作社實現產銷對接,成立了天津金倉農副產品銷售聯合社。聯合社總經理張勇介紹說,他們依靠技術手段按需向合作社進行訂制,集中采購,讓利于農戶。
張勇:“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做出一些分析,比如每個月份要西紅柿、黃瓜多少斤,對各個合作社進行排產,按需定制。在收購上比當地價格會高一些。收購之后銷售的利潤刨去管理費用還會給合作社二次分紅,比例是50%。”
同時,公司從源頭介入,指導農戶、合作社的生產,把牢了農產品質量關,也有利于區域內綠色農業標準體系的建立。天津金倉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光昭說:“從田間地頭就進行了標準化,按級別進行分揀。同時平臺的所有農產品委托海吉星檢驗檢疫中心進行第三方檢測,從品控上、環節上把控。將來種植戶也能在平臺進行農資的采購,從上游進行把控。”
目前,靜海區以銷售農產品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電商企業已有12家,年銷售農產品18萬噸,輻射帶動蔬菜種植戶3000多戶。靜海區商務委副主任徐勇說,對于大力扶持農產品的電商平臺他們將給予相應的獎勵。
徐勇:“區里每年拿出1000萬對電商平臺軟件購買、平臺維護、產品宣傳給予比例為50%的補貼,銷售農產品的給予70%的補貼。門檻是銷售額達到100萬。”
下一步,靜海區將繼續對農產品電商進行培育和扶持,鼓勵企業自建平臺,逐步帶動農民由原來在街邊地頭、菜市場賣菜轉向現代物流電商銷售,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記者劉鑫)
來源:農業農村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