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甘肅省發改委發布了甘肅省2018年上半年規模生豬飼養成本與收益調查分析報告,本周期與上個直報調查期2017年下半年(以下稱上期)相比,產量持平,價格下跌產值下降,飼養成本略減,規模生豬飼養出現虧損,飼養每頭生豬虧損180多元。
分析指出,2016年上半年全省生豬出售價格達到了最高點,之后一直下滑,從最高的平均每公斤19.38元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11.94元,跌破盈虧平衡價13.62元。今年1-3月份,我省生豬出售價格一直下降,在3-4月份時陸續跌至最低點,部分地區最低出售價格跌至9.6元/公斤,之后持續回升,6月底上漲至11.5-12.5元/公斤之間。
本期生豬銷售價格下降,是市場供求關系調節的結果,同時受季節消費和飲食習慣的影響。一是產能較大市場供給寬松。生豬出售價格下降是市場供給過剩的表現,根據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省生豬存欄量為435.04萬頭,2017年達到611.87萬頭,較大的生豬存欄量使得生豬產能較大,供給過剩,價格下行。二是受季節性消費效應影響。春節期間是一年之中豬肉消費量最大的時期,養殖戶會預計好時間大規模補欄,在春節前集中上市,或春節后不應時上市,導致市場在較長的時期內供給充足,價格走勢較低。三是進口豬肉占有較大市場份額。據海關統計,自2016年開始全國進口豬肉大幅度增長,2017年達到122萬噸,占市場份額較大。進口豬肉成本穩定,價格優勢明顯。四是受消費觀念的影響。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飲食結構更加科學和多樣化,消費者對素食青睞和對土豬肉的追捧,使得規模飼養豬肉的需求量保持基本穩定或下降,消費增長不足,但供給保持較高的水平。預計后期隨著母豬存欄數量的減少,以及受環保政策圈舍搬遷而生產能力下降的影響,生豬存欄量會整體處于較低的水平,供給適當或偏緊,銷售價格會震蕩上行,但受本期及前期仔豬價格較高的影響,在較長時間內仍會處于虧損區間,新一輪豬周期將開啟。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