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趙芳 通訊員 錢正軍 王君) 進入八月份,我市的氣候主要表現為高溫炎熱,降雨集中,細菌等微生物生長繁殖迅速。昨天,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防病提示,市民除繼續做好防暑降溫、防蚊滅蚊外,市民還要注意預防急性出血性眼結膜炎以及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疾病,此外,還應預防溺水等意外傷害的發生。
(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
紅眼病傳染性強注意預防
急性出血性眼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極強的急性病毒性眼病。該病起病急,潛伏期短,一般在數小時至24小時內發病。
據介紹,該病臨床表現為眼刺激癥狀重,患者迅速出現異物感,流淚,畏光,以及水樣分泌物增多,結膜高度充血,常見結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點狀剝脫。少數患者可有全身發熱,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癥狀。
“紅眼病傳染性極強,人群普遍易感,且發病率高,傳播快,發病集中。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觸及經水傳播是本病兩種主要的傳播方式。”疾控專家提醒,居住條件擁擠、環境衛生差、不良個人衛生習慣等都會增加該病的傳播機會。
如何預防紅眼病?關鍵是市民要做好個人愛眼衛生,養成勤洗手,不揉眼的衛生習慣,避免交叉感染,盡量少去公共浴池、發廊等場所,并避免接觸紅眼病患者用過的毛巾、臉盆、水龍頭、門把手等。
衛生飲食預防感染性腹瀉
8月是感染性腹瀉發病高峰,疾控專家表示,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癥狀有腹痛、腹瀉,部分病人伴有發熱、惡心、嘔吐,嚴重者出現脫水,經食物傳播是感染性腹瀉的主要傳播途徑。
預防上,市民應注意夏季飲食飲水衛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建議市民在預防措施方面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飯前便后要洗手,海產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熱透,生熟食品要分開,出現癥狀要就診。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無牌餐飲不光顧,腐爛食品不要吃,暴飲暴食不可取,未消毒(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
乙腦流行 10歲以下兒童易感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型腦炎病毒經蚊蟲傳播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當人體被攜帶乙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經過10—14天潛伏期即可發病。臨床上以突然起病,持續性高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嗜睡或昏迷、驚厥為特征,重者可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或因出現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
“7月下旬—8月是該病的發病高峰時期,10歲以下兒童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疾控專家表示,預防乙腦應采取滅蚊、防蚊及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如遇到持續高熱、頭痛、嘔吐、抽筋等癥狀時應及早去醫院就醫,以免貽誤病情,錯失救治良機。
勞逸結合 做好防暑降溫
8月,我市總體仍處于高溫酷暑階段,市民尤其是戶外作業的人員,應該重點預防中暑的發生。
疾控專家提醒,市民露天作業時須采取通風降溫等措施,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合理調整工休時間,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外出時宜穿寬松、透氣性好的淺色衣服,并戴防護眼鏡和遮陽帽,隨身帶上必要的防暑藥物,如清涼油、人丹、十滴水、風油精等。
飲食方面,市民以清淡為好,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年老體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間通風降溫,補充水分和營養等。
此外,8月份仍是學生暑假時間,應加強對兒童、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以免游泳、戲水時發生溺水事故,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其他意外傷害的發生。
來源: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