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母女倆雙雙染上甲肝
專家提醒:旅行途中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泉水
水母網7月29日訊(ymg記者 李俊玲 通訊員 劉正毅)眼下,正是全國中小學生放假時節,暑期旅游季拉開了序幕。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趁著假期,和孩子來一場難忘的旅行。游玩過程中,免不了要在外進餐,由于屬于公共場合,衛生情況很難控制,因此也為健康埋下了眾多隱患,甲肝就是其中一種。昨天,煙臺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外出旅游一定注意飲食衛生,以免患上甲肝。
外出旅游,母女雙雙染上甲肝
女兒悅悅剛一放暑假,市民胡女士就和朋友相約帶著女兒去云南玩了八九天,可是回來后,母女倆均出現發燒、嘔吐等身體不適癥狀。剛開始,胡女士以為是水土不服,旅游太累造成的,緩幾天就好了,誰知道癥狀越來越嚴重。后來到醫院一檢查,被醫生確診為甲肝。
市疾控專家介紹說,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甲肝起病較急,臨床表現主要為畏寒、發熱、全身不適,類似感冒癥狀; 繼而出現明顯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常被誤診為胃炎,故有人總結“感冒加胃炎,警惕是肝炎”。甲肝病程一般為1至2周,如積極治療,預后較好,一般不會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
甲肝病毒人人易感,青少年發病居多
專家表示,甲肝主要通過糞-口傳播,病人的糞便、嘔吐物未經過很好的消毒處理就排放到周圍環境,會引起食物、水源的污染;另外病人的手(如潛伏期的廚師)及帶病毒的蒼蠅,也能污染食物、飲水和用具。甲肝病毒人人易感,易感者食用了未經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飲用水和食物,或生食病人糞便澆灌過的蔬菜、瓜果等均可感染。好發對象以青少年為主,且常在外就餐的人更易感染甲肝。人感染了甲肝病毒后,病毒會進入肝臟破壞肝細胞,然后通過微膽管、膽道進入腸道,并隨糞便排出體外。病人自潛伏末期和黃疸出現前數日是排毒高峰期,處在這個時期的病人,尤其是無癥狀的感染者,是最危險的傳染源。
旅行途中不要喝生水、泉水
那么,怎樣預防甲肝呢?專家表示,首先要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一定要洗手。如果在外旅游,條件無法滿足,也要在背包中配備消毒濕巾等清潔用品,吃東西前先把手擦干凈。不在設施差的飯館(尤其是個體攤販)吃飯,更不吃不熟的、不潔的食品。
尤其要注意,不喝生水、泉水,許多游客在名山大川旅游時總愛喝泉水,認為泉水“天然而成,清澈透明,喝了無害”。其實,由于雨水的沖刷、風沙的襲擊、土壤中滲出的多種微生物,以及鳥獸的排泄物等等,往往使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有的甚至有毒。
另外,游玩時跋山涉水,極易形成“旅途疲勞綜合征”,機體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此時遇上肝炎病毒極易感染。故外出時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體力。
專家特別提醒說,預防甲肝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種甲肝疫苗。目前,甲肝的免疫程序是1.5歲兒童免費接種一針甲肝減毒活疫苗。有減毒活疫苗禁忌的兒童可選擇自費的甲肝滅活疫苗,免疫程序為2劑次,初免時間為滿18月齡,24—30月齡接種第2劑,成人無年齡限制。
來源:水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