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嘉晨 文/圖
所謂食品“三小”門店,指的是與每個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小流通店和小餐飲店。由于其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廣、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一直以來,其監管都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自3月1日《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和小攤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北關區按照“政府領唱,部門主唱,社會合唱”的工作思路,借全市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契機,積極開展多項整治活動,合理、漸進地落實管理、引導和取締舉措,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與方便群眾生產生活、深化城市管理的有機統一。
截至目前,該區共完成食品“三小”門店改造提升4350戶,依法取締302戶,責令整改458戶。
明確標準 廣泛宣傳
“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些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中文說明書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是不允許銷售的!”7月13日,洹北街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的監管人員圍繞門店的衛生要求、基本信息和制度公示、設施管理要求、食品安全等知識以及食品經營許可證、健康證的辦理等內容,對轄區內230個經營戶進行了重點培訓。
“執法人員的監管不到位、經商戶的違規經營,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對標準、規定不熟悉、不了解、不掌握造成的。”區食藥監局局長王朝飛說。
為避免執法人員因不掌握標準而失職、經營戶因不知法而違法,提高轄區內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法制意識和責任意識,北關區食品“三小”門店整治工作把宣傳引導放在首位,通過組織培訓、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使執法人員熟練掌握食品“三小”門店許可備案,日常監管的要求、標準、流程,明確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職責、經營場所與設施設備、餐具的要求和法律責任規定,切實增強食品安全意識、誠信守法意識和自律意識。
今年年初以來,該區共發放宣傳單2萬余份,各街道食藥監所組織舉辦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培訓85次,培訓人數達到9000人次。
解放路街道辦事處轄區內一家小餐飲店老板對記者說:“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整改標準和要求,所以沒花多少錢,也沒花多少時間,小店整治得越來越好了,生意也越來越好。”
為便于監管人員和經營商戶記憶,區食藥監局將整治要求簡要歸納為:進門要有“三證”(營業執照、食品許可證、健康證)、“三防”(防蟲、防鼠、防塵設施)、“三柜”(消毒柜、保潔柜、展示柜),要做好“五到位”(標識張貼要到位、個人衛生要到位、物品查驗存放要到位、前灶取締要到位、前廳后廚打掃要到位)。
精細管理 全面規范
在自由路那雅爾面包房內環視一圈,整潔有序是第一印象:物品陳列有序,食材擺放整齊,玻璃干干凈凈,地面一塵不染。店內墻壁上的明顯位置掛著“北關區食品經營監管信息公示”牌,面包店的基本信息、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人員的姓名、聯系方式、健康證明等信息一目了然。
“這兒的面包不僅好吃,而且面包店的環境讓人充滿安全感和信任感。”正在結賬的王阿姨告訴記者,自從整治之后,她變成了面包店的忠實客戶。
為確保監管全覆蓋、無縫隙,北關區全面調動街道、社區、網格員等力量,細化監管網格,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管理,讓問題第一時間發現、及時整改。該區食藥監局充分發揮牽頭作用,積極爭取工商、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門支持配合,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品種不斷加大聯合執法檢查力度,并通過普遍檢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突擊檢查與日常檢查相結合,查擺問題,形成了“層層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強化督導 嚴格執法
“作為一名小餐飲店的工作人員,您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穿戴整潔。”“您需要有與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容器,同時,您這里還缺少防蟲、防鼠、防塵等設備設施。”……7月19日,豆腐營街道辦事處盤庚西社區網格員花費一上午時間,再次對網格內有問題的食品“三小”門店挨個走訪,查看其整改效果。
以往問題曝光后,往往只是對相關門店進行口頭教育督促其整改,容易形成一查即停、失查又反彈的惡性循環,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違法違規行為。為長期保持整治效果,該區堅持從嚴原則,將食品安全執法貫穿于食品“三小”整治全過程,并建立問題清單,按照標準限期整改、專人驗收、達標銷號、每月通報,拒不整改的經營戶將被依法依規嚴厲查處。截至目前,該區共下達督導單167份,共立案16起,已執行罰款12萬元。
通過整治,北關區的食品“三小”門店管理水平有了較大幅度提升。下一步,該區將打造一部分硬件設施干凈整潔、軟件管理井然有序、生產過程管控規范、食品安全有效保障、生產經營誠信守法的食品“三小”門店標桿示范店,并適時召開現場觀摩會,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創建,形成一點帶一片的良好效應。
來源:安陽日報 王嘉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