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前不久,深圳齊先生的弟弟喝了通過美團外賣平臺購買的奶茶后,身體出現了明顯不適。
齊先生的弟弟:那個奶味一喝就是感覺放了很久的牛奶那種味道,然后我那天晚上就去醫院了,醫院醫生診斷說是急性腸胃炎。
齊先生將自己的遭遇投訴到深圳市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深圳消委會的工作人員調查發現,齊先生之前購買奶茶的名為皇茶(龍華總店)已更名,并且美團外賣平臺的頁面上也并未找到商家應該公示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資質。
深圳消委會的調查員按照商家網頁上提供的營業地址找到了這家已更名的店鋪,發現這家店鋪持有的食品經營許可證上標注的經營范圍是:熱食類食品制售。并沒有自制飲品制售的資質。
記者在隨后的調查中發現,齊先生的遭遇并不是個例。
在深圳消委會日前對餓了么平臺和美團外賣平臺各35家商戶展開的監督調查中發現,有5家店無法提供食品經營許可證,4家店餐飲服務提供者實際經營地址與證照地址不符,22家店超范圍經營。
深圳消委會對兩家外賣平臺進行了約談后,餓了么和美團外賣表示,已對抽樣調查中的問題商家進行了下線處理,并完善平臺商家入網資質審查及定期巡店核驗上報機制。
然而,就在這次約談半個月之后,記者對深圳、西安等多地網絡餐飲服務展開調查發現,在這家前不久被當地消委會告知因沒有生食類許可而超范圍經營的美團外賣店鋪,在記者調查時,商家檔案里看不到任何證照信息。記者按照商家提供的營業地址找到了這家壽司店,店里也沒有張貼任何證照信息。
記者:你們之前是超范圍經營,是吧?
商家:對。
記者:現在等于你們還沒有生食類食品經營許可證,還沒拿到手里。
商家:沒拿到手里,但是我們已經在申請了。
記者:我看到你們美團平臺上依然有賣生食。
商家:哪個?
記者:就這個套餐,這不依然都在賣嗎?你看我下單依然可以下。
商家:那可能是漏了。
《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并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超范圍經營。
也就是說,這家壽司店在沒有相應食品經營許可,沒有按規定公示證照信息的情況下,仍在超范圍經營生食。對于這種現象,美團外賣最終給出的答案令人吃驚。
記者:我看你們平臺上,有些商戶只顯示營業執照,而他們家連營業執照都沒顯示,那這個事情是什么原因呢?
美團外賣平臺商家服務熱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商家沒有資質,還有一種是商家沒有上傳到客戶端,咱們客戶端搜索不到。
美團最終承認,美團平臺商家有可能沒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更令人驚訝的是,美團的做法在網絡餐飲服務業中并不是個例,就在深圳消委會5月份的監督調查中,餓了么外賣平臺被抽查35家商戶,其中4家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11家超范圍經營,16家未公示或更新許可。因此,記者致電“餓了么”外賣平臺了解情況。
“餓了么”平臺商家服務熱線:咱們店鋪上線的條件就是需要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以及實體店面,三者少一個都是無法上線“餓了么”平臺的。
記者:那如果沒公示出來呢?作為消費者來說,看不到它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是什么原因呢?
服務熱線:由于技術原因導致執照未能正確同步到餓了么平臺。
記者:那就是你們“餓了么”的原因是不是?你們沒給公示出來?
服務熱線:這個顯不顯示其實作用不大,影響也不大。
記者:為什么不大?
服務熱線:不影響店鋪正常營業。
一方面說,沒有證照不能上網絡外賣平臺,另一方面確有證照不全的商家在正常營業;一方面說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以及實體的店面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又告訴記者,這些信息不公示也不影響外賣平臺上的店鋪經營。如此的自相矛盾、出爾反爾,消費者怎能相信這些外賣平臺是誠信經營。近幾年,我國網絡外賣訂餐服務規模不斷擴大,網上外賣能否誠信經營已成不容忽視的新問題。
首都師范大學信用立法與信用評估研究中心主任 石新中:對于網絡外賣平臺,它承擔了對食品經營者的管理和監管責任。如果它這種責任履行不到位,也就是說,它違背了法律對它的規定,這也是一種失信行為。未來,我們可以通過相關的司法解釋等等,專門對網絡食品平臺相關信用責任,推出明確的規定。(央視記者 王婧)
來源:央視網 王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