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市氣溫逐日攀升,有著解暑功效的產品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線里。日前,部分商超、農貿市場以及藥店介紹,清涼解暑產品正成為消費“主角”,而價格卻如同一曲“涼涼”獻給消費者。
瓜果熱銷價格滯后
在渝北區(qū)人和農貿市場,一大早,新上的蔬菜一筐筐整齊地放置路邊。蔬菜攤主李先生介紹,近幾天隨著氣溫不斷升高,像苦瓜、冬瓜等有清熱解暑功效的瓜果銷量大增,一天可出售好幾百斤。鄰近市場大門一家專門售賣瓜類的攤主劉先生介紹,隨著盛夏到來,苦瓜、南瓜、冬瓜等瓜類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伴隨地產瓜類全面上市,瓜類價格呈下降趨勢。
與苦瓜、冬瓜等蔬菜瓜類同樣熱銷的,還有西瓜、哈密瓜等水果瓜類。龍湖原著一超市銷售人員透露,與前段時間相比,現(xiàn)在的西瓜、哈密瓜、荔枝等解暑水果銷量明顯增加,預計到7月中旬以后,葡萄、荔枝等涼性水果將會迎來銷售旺季。
日前,重慶農業(yè)農村信息網提供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環(huán)比瓜果蔬菜產地價,零售價略跌,批發(fā)價明顯下跌,分別為1.96%和7.50%。根據(jù)市農業(yè)信息中心對全市38個區(qū)縣農貿市場9種夏季時令水果監(jiān)測,重慶水果總體零售均價8.88元/公斤,環(huán)比總體略跌3.16%。
解暑粥受捧售價顯親民
除了瓜果成為消費者手中的“尖貨”外,人們的餐桌上漸漸被綠豆百合粥、銀耳黑米粥等夏日清肺粥系列“包場”,而這類食材價格又是如何變化?
記者在永輝、新世紀等商超以及盤溪觀農貿糧油批發(fā)市場發(fā)現(xiàn),綠豆價格較勞動節(jié)以前略有下跌,由6元/斤下跌到5元/斤;銀耳由先前的40元/斤下降到38元/斤。
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李女士介紹,目前,消費者專程購買綠豆、銀耳等熬粥的明顯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購買量足足增加兩成左右。此前受天氣影響,市場需求旺盛導致綠豆、銀耳等價格略有上漲,然而價格上漲只是短暫現(xiàn)象,現(xiàn)在已是市場供需兩旺,綠豆、銀耳等祛暑清熱食品價格將會回落正常價位。
中藥組合“出戰(zhàn)” 只走量不看價
清熱解暑功效的產品有跌有漲,而藥店里同樣有著消暑功效的中藥材一類產品,不走尋常路,不集中于價格“戰(zhàn)”,而是走量“看成績”。
記者走訪市內各大型連鎖藥店發(fā)現(xiàn),有消暑功效,可入湯入茶的蓮子、干荷葉、百合、冬瓜皮等中藥材,在各家藥店里基本上都被擺在貨架的顯眼或門口位置,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
“外面悶熱得很,給我稱4斤冬瓜皮、1斤干荷葉。”前日,70歲的張翰來到渝中區(qū)一藥房選購具有清熱敗火功效的藥材。張翰告訴記者,這些藥材買回家,他要沏茶做湯用。藥店工作人員表示,蓮子、百合、冬瓜皮等不僅可以祛疾清肺,還有消暑祛濕、清熱解毒、滋補養(yǎng)身的功效,對身體大有好處。而且,現(xiàn)在很多消費者比起購買西藥,更愿意選擇不傷身的中藥材,因此有此類功效的中藥材銷量明顯上升,比端午節(jié)前要高出四倍以上。
在渝北區(qū)蔡家桐君閣藥房門前,前去購買清熱解暑藥材的消費者更是打起擁堂。藥房工作人員趙女士介紹,自端午節(jié)過后,清熱解暑類藥材的批發(fā)量比6月份漲了兩倍左右,大部分產品會進行組合搭配、捆綁、買就贈等方式銷售。“目前,金銀花、甘菊花為25元/斤,與端午節(jié)前價格差不多,其他中藥材價格近期也不會有所變動。”趙女士預計。
同時,擁有護士資格證和從業(yè)13年的趙女士提醒消費者,中醫(yī)用藥講求一個度和因人而異,在選購清熱解暑藥材時,消費者應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量食用,否則可能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
來源:重慶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