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讓很多老年人苦不堪言的一種疾病。痛風的產生來源于體內尿酸的累積,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產物。所以,痛風病人的一大飲食禁忌就是高嘌呤食物。
高蛋白食物的嘌呤往往也比較高,所以很多人把高蛋白的大豆和豆制品也自然地屏蔽了,認為痛風病人不能吃豆類。那么,痛風病人到底能不能吃豆類?豆類中的嘌呤真的很高嗎?
在很多人看來,高蛋白的食物嘌呤含量都很高。而大豆也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所以,就理所當然地認為豆類也是高嘌呤食物。這是真的嗎?其實,我們吃的豆類食物嘌呤并不高。
如果僅看干大豆,干大豆的嘌呤含量還是很高的,每100克中的含量接近200毫克。但跟真正的高嘌呤食物比起來,大豆中的嘌呤還是要低一些。比如動物內臟,常見的肝、腰、心、腦、胰臟等,這些食物中每百克的嘌呤含量一般都在200毫克以上,像豬腰子超過300毫克,豬肝也接近300毫克。而且,我們一般很少直接吃干大豆,通常是做成豆漿、豆腐或煮熟了吃。
在大豆浸泡吸水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嘌呤會溶到水中。而從大豆變成豆漿或者煮大豆,含水量也要大大增加,讓100克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大大降低。比如豆腐,每100克中的嘌呤往往不到70毫克,而煮熟的大豆則還不到50毫克。這個含量就不算很多了。
痛風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子?其實,痛風患者是可以吃豆類的。
2011年,有研究綜述收集了6項流行病學調查,沒有一項顯示食用豆制品跟高尿酸或者痛風相關。在臨床研究中,食用大豆蛋白會增加血漿中的尿酸,但增加量很小,并不具有臨床上的關注價值。文章的結論是,以現有的臨床和流行病學證據而論,不支持“吃大豆制品會導致痛風”的傳說。實際上,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對痛風患者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目前有不少研究發現,植物蛋白還有助于降低尿酸風險。
美國一項研究對12年中730例新發痛風患者飲食習慣、飲食頻率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海鮮和肉類攝入量高的人群痛風的發生率較高;而富含嘌呤的植物性食物,例如豆制品等攝入量高的人群未見其與痛風發作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因此,痛風患者適量食用豆制品不會過多增加嘌呤攝入。
新加坡國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食用黃豆類和莢果類(legume,包括紅豆、綠豆、大豆和豌豆等豆類)食品并不會導致痛風,反而還可能降低患上痛風的風險;而多吃雞、魚和蝦等肉類和海鮮則會提高患上痛風的風險。
在中國中年男性中進行的研究發現,膳食中的蛋白質總攝入量與高尿酸血癥之間有相關性,但其中動物性蛋白質有提升危險的趨勢,而植物性蛋白質則有降低發生高尿酸血癥危險的趨勢。在所有食物類別當中,海鮮類食物與高血尿酸水平之間的關系最為緊密,大豆制品則呈現負相關關系,而嘌呤含量較高的蔬菜以及各種肉類與血尿酸水平沒有顯著相關性。研究者的結論是,吃海鮮類食物增加患高尿酸血癥的危險,而豆制品則降低這種危險。
在《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中提出的高尿酸及痛風患者應該限制和避免的食物中也沒有豆類。英國風濕病學會(bsr)2017年發表的痛風管理指南中就指出,鼓勵痛風患者攝入脫脂奶,或低脂奶、大豆、植物蛋白。
總的來說,痛風(或者高尿酸)人群可以吃豆腐、喝豆漿等豆制品,而且,平時飲食盡量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植物蛋白可能還是有好處的。其實,植物蛋白、蛋類和奶類是痛風患者獲得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痛風患者應該怎么吃?我國發布的《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指出,痛風患者應該健康飲食、限制煙酒、堅持運動和控制體重等。改變生活方式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也有利于對痛風相關的伴發癥(例如冠心病、肥胖、多發性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及高血壓)的管理。
《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關于飲食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健康飲食。已有痛風或者高尿酸癥的人,飲食應以低嘌呤食物為主。其中,需要避免的食物包括各種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高果糖谷物糖漿的飲料(如汽水、果汁)或食物和各種酒精飲料;需要限制攝入的食物有牛羊豬肉、富含嘌呤的海鮮,天然水果汁、糖、甜點、鹽(包括醬油和調味汁),酒;鼓勵吃的食物如低脂和無脂食品,蔬菜。
二是多飲水,戒煙限酒。每日飲水量保證尿量在1500ml/d 以上,最好>;2000ml/d。同時,建議戒煙、禁啤酒和白酒。
三是堅持運動,控制體重。每天都要保證半個小時左右的中等強度運動。肥胖者應減體重,使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因為超重體重會增加痛風風險。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