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消息,2018年5月,全國海關在入境貨物到達口岸接受監管環節,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的食品169批。未準入境的食品來自22個國家或地區,涉及酒類、糕點餅干類、飲料類、肉制品類等17類產品,主要由于標簽不合格、證書不合格和食品添加劑超標被禁止入境。
記者在公布的未準入境食品名單中發現,有超過30批食品由于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被拒之“門”外,如來自日本的好侍辣味芝麻香油中辣椒油樹脂和辣椒紅超標,來自泰國的蟹肉棒中胭脂蟲紅超標,來自意大利的帕拉萌牌嬰幼兒綜合水果泥中維生素c超標,同樣來自意大利的美林焙烤面中乳酸鈣超標,來自臺灣地區的水果風味冷凍粉圓中三氯蔗糖超標等。
在名單中,不乏消費者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大牌”進口食品,譬如來自德國的哈羅恩伯梅奶油夾心巧克力,未準入境的原因是標簽不合格;來自日本的三得利多種果味酒由于未提供原產地證被禁止入境;廣受歡迎的越南黃龍綠豆糕也出現在名單中,未準入境的原因是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
除了標簽和證書不合格外,很多進口食品出現過期、腐敗、霉菌超標和檢出活蟲的情況,譬如來自印度的21噸冷凍帶頭南美白對蝦腐敗變質,來自泰國的200噸白砂糖污穢腐敗;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希臘的多批蜂蜜中均檢出美洲幼蟲腐臭病,來自越南的200多噸鮮辣椒中檢出實蠅屬幼蟲等。
海關總署表示,對以上未準入境的食品均已在口岸退運或銷毀。
同日,海關總署發文指出,根據近期檢驗檢疫情況,已有239家企業出現不良記錄,其中進口商78家、境外生產企業82家、境外出口商79家。為保障進口食品安全,進一步落實進口食品企業主體責任,海關總署將對這239家企業采取加嚴監管措施,直至整改達到要求后可從名單中撤除。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