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夏季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加強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落實農村自辦宴席申報備案、食品安全培訓、分類指導制度和廚師健康體檢制度,將食品安全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有效防止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
一是責任明確化。重新修訂了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將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內容,按照“集中整治、全面規范、長效鞏固、轉型提高”的要求,明確了各部門工作職責、各階段的工作重點以及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安全責任網絡建設,完善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努力將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是宣傳普及化。通過廣播、板報、標語、發放宣傳資料、召開群眾大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多渠道提高群眾認知度。同時,對符合條件的民間廚師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示,接受輿論和群眾監督。
三是措施實用化。制定《蜀山區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對農村自辦宴席的食品及原料檢查、申報備案、操作規程、人員培訓、廚師健康體檢、應急救援以及事故責任區分等提出明確要求。規定50人以上的,提前3天向村(居)委會報告,并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就餐300人以上時,安排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攜帶專業設備入戶進行全程監督指導,做好場所衛生清潔工作和就餐用具的消毒工作。
四是監督常態化。采取“明確人員、明確責任、明確區域”的分片包干工作機制,組織相關鎮街 “四員”配合屬地監管執法人員,實行拉網式檢查和整頓規范。結合重要節點定期不定期深入各村進行突擊檢查,督促工作布置到人、履職盡責到崗、監管觸角到邊,有效提高農村食品安全事故預防預警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五是指導及時化。加強分類指導工作,督促宴席開辦者做好家宴場所及用具衛生清潔工作,嚴格落實食品留樣制度。一旦發現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時,按照相關程序立即開展救治、調查、采樣、取證、查處工作。進入5月份以來,蜀山區市場監管局指導備案20桌以上的自辦宴席3家,有效確保了農村宴席食品安全。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