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近,粽葉飄香。肉粽、水果粽、果醬粽、棗粽、栗子粽、枧水粽 …… 琳瑯滿目的粽子成了市民餐桌上的常客。現如今除了傳統粽之外,許多商家都在餡料上推陳出新,增添了多種新口味,比如:蠔黃、瑤柱、蝦仁、冬菇、蓮子、芡實、七星等。吃起來味道香濃,口感綿軟。
不過粽子雖然好吃,但切不可盡情放"粽"。營養專家提醒:大量食用粽子很可能引發消化不良,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不宜過量進食,否則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粽子缺乏膳食纖維 熱量高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張茂祥介紹,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類食物中的主食和肉類,缺乏膳食纖維。肉粽則含有過多的脂肪、鹽、糖。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碗左右,熱量約為 400 至 500 卡路里。枧水粽只有糯米和糖,營養成分單一且不易消化。因此,建議吃粽子適而可止,別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記其他種類食物的攝取。
"如今,因為食用過量粽子而引發的消化不良已十分普遍。高發群體是老人和小孩,他們會把粽子當成早餐食用。"張茂祥建議,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蔬菜、水果等其它食物。這樣一來,不僅享受美味,還可以均衡營養,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患者吃粽子有大講究
不同病癥的患者,不宜吃哪類粽子?張茂祥介紹,如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選白米粽,不要吃得太甜。對于有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議不要吃脂肪含量過高的豬肉粽、蛋黃粽。對于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患者應有所節制,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吃時通常還要加糖拌和,脂肪含量很高。如果不加節制,就會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指數迅速上升,導致損害胰島功能,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或中毒情況。
不少市民喜歡把粽子作早飯吃。雖然粽子可以冷食,但會比較硬,建議從冰箱拿出來后充分加熱,煮熱變軟后才吃。早上起來吃未加熱的冷凍粽子,不容易消化,容易引起胃腹脹痛。粽子也不能長期作為早餐食用。
粽子有異味需謹慎購買
食品安全是頭等大事,挑選粽子有門道。新鮮粽子聞起來有股淡淡的竹葉清香,如果粽子香味不足或有異味,需要謹慎購買。選購粽子最好到大型商場、超市或正規的副食品商店。如果在路邊小攤或流動商販處購買,一定要注意安全衛生。
購買粽子時不要貪圖顏色鮮綠好看。用傳統風干冬葉包制的粽子雖然顏色發黃陳舊暗淡,但味道清香,更加自然和安全。返青粽葉雖青綠色均勻,但包裹的粽子煮熟后,粽子香味不足,還有淡淡的硫磺味道。另外,煮過返青粽葉的水較綠,不是正常的淡棕黃色,市民挑選時需謹慎。
張茂祥提醒,吃不完的粽子一定要放在冰箱里冷藏,冷藏最好不要超過 3 天。粽子擺在冷凍庫最為恰當,待享用時再充分加熱。冷凍時間不要超過兩個星期,以防其變質。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