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貴州省食品安全形勢新聞發布會,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新聞媒體通報了貴州省食品安全形勢,全省食品抽檢合格率穩步上升,食品安全“三級聯創”取得明顯成效,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抽檢合格率97.86%,全年共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41起,涉及病例368人,死亡10人,死亡病例均屬家庭自采自食野生菌導致中毒。
抽檢力度加大
野生菌成“美味殺手”
據介紹,食用野生菌中毒是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原因,全年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29起,占事件總數的71%。在29起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中,有25起是家庭自采自食野生菌導致中毒。此外,集體食堂也是食品安全主要風險點,去年發生在集體食堂的食品安全事件有6起,其中學校食堂5起,涉及病例157人。全年41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均得到了妥善處置,未出現因處置不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情況。
全年,全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檢監測68122批次,較2016年43938批次增加24184批次,2017年抽檢合格率97.86%較2016年的97.51%升高了0.35個百分點。其中,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4204批次,不合格518批次;完成風險監測12986批次,發現問題樣品2118批次;完成食用農產品抽檢30932批次,不合格118批次,合格率99.62%。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1176期47922批次。完成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下架召回、行政處罰等核查處置任務600余件。
瓶(桶)裝飲用水
不合格樣品占比多
根據通報,抽檢不合格樣品主要集中在瓶(桶)裝飲用水、酒類、醬油、食醋、糕點等食品品類。
(1)瓶(桶)裝飲用水不合格樣品數量占總不合格樣品數量的50.7%,主要問題是銅綠假單胞菌、大腸菌群、余氯、亞硝酸鹽、溴酸鹽等指標檢測不合格;
(2)酒類不合格樣品數量占總不合格樣品數量的17.7%,主要問題是酒精度、甜蜜素、糖精鈉指標檢測不合格;
(3)醬油、食醋不合格樣品數量占總不合格樣品數量的5.1%,主要問題是氨基酸態氮指標檢測不合格;
(4)糕點不合格樣品數量占總不合格樣品數量的4.7%,主要問題是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苯甲酸及其鈉鹽指標檢測不合格。
微生物超標、食品添加劑超限量超范圍使用、品質指標不達標等問題依然是我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29類食品中
方便食品合格率最低
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數據顯示,我省食品安全形勢平穩向好。抽檢的29類食品樣品中,罐頭、冷凍飲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劑、食糖、水產制品、特殊膳食等7類食品抽檢合格率100%;茶葉及相關制品、速凍食品、食用農產品、蜂產品、豆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餅干、糧食加工品、糖果制品、肉制品、餐飲食品、調味品、酒類、蛋制品、水果制品、糕點、蔬菜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等21類食品抽檢合格率大于95%;飲料和方便食品抽檢合格率低于95%,方便食品合格率最低,為92.86%。
餐飲服務環節
問題主要在三方面
餐飲服務環節食品監督抽檢合格率為98.8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一是餐飲具、糕點等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二是熟肉制品等產品超范圍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三是食用農產品中的農獸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超標。整體來看,問題集中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污染項目超標、金屬污染物項目超標等方面。
另外,我省88個縣(市、區、特區)除2個單獨組建食藥監局外,其余都成立市場監管局并全部加掛食藥監局的牌子;1370個鄉鎮設立鄉鎮派出機構963個。省、市、縣三級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在1262個鄉鎮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
大力查處違法違規案件
查處食品類違法違規案件12506件,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37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75個,罰沒款9000余萬元。貴陽海關先后開展了打擊農產品“綠風”、“國門之盾”等專項行動。鹽業管理部門組織食鹽專項整治行動24次,查獲涉鹽違法案件3293件,移送公安機關127件,75人獲刑。全省公安機關共核查公安部轉辦線索900多條,協查集群戰役104個,發起全國涉案線索協查1起,偵辦刑事案件32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20余人,刑事拘留214人,逮捕103人,移訴84人,涉案金額550余萬元。查緝冷凍肉品237.5噸,價值700余萬元。
來源:南國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