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靠什么帶動?作為本土最有特色、最有競爭力、最有影響力的蝦—稻產業,無疑成為了潛江鄉村振興最強勁的支撐杠桿。
產業振興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位于湖北省潛江市熊口鎮的瞄場村地勢低洼,在2015年前是全市的貧困落后村。
在熊口鎮趙腦村“蝦稻共作”模式的成功實踐后,瞄場村與市華山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協定,在瞄場村開展土地流轉,發展“蝦稻共作”基地。乘著蝦—稻產業的東風,全村在一年間流轉土地90%以上。
2017年,蝦—稻產業拉動潛江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640多元,而“蝦稻共作”模式產生的綜合收益,是傳統水稻種植收益5倍以上。隨著潛江大規模推廣“蝦稻共作”,其帶動從業人數已超10萬人。
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2017年,潛江被國家評為“中國百強農產品(6.730, -0.02, -0.30%)區域公用品牌”。與此同時,在公示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第一批)”中,“潛江龍蝦”也榜上有名……一只蝦、一袋米在不斷向外擴張版圖的同時,已然成為撬動潛江鄉村大振興的杠桿。
生態保護 讓青山綠水變金山銀山
經過18年的發展,潛江小龍蝦的魅力已風靡全國乃至世界。而“蝦鄉稻”一經面世,就憑著優秀品質獲得第十屆武漢農博會金獎,并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
蝦要好、米要香,關鍵是水質。
為保障蝦源新鮮、干凈,潛江每年3月份全面調水,將漢江優質水源通過水利工程送到田間地頭。潛江還實施全域水體連通工程,升級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細渠,蝦—稻種養基地全部實現“清水”灌田。
返灣湖啟動生態修復工程,一年間,湖泊面積增加近5000畝,水質達到近ⅱ類水。白鷺湖、漢江興隆河等湖河沿線,895家畜禽養殖場被關停拆除、52家排放不達標企業被關閉取締、10艘采砂“三無”船只被依法查封……
近三年來,潛江每年新增蝦稻種養面積都在10萬畝以上,目前規模已達65萬畝,建成了13個萬畝和60個千畝集中連片蝦稻共作標準化生態種養基地,預計潛江龍蝦年產量12.7萬噸。
如今,全市河渠有水皆清,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潛江小龍蝦還乘坐飛機飛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連續12年被免檢出口到歐美,無一例退貨,2017年創匯1.5億美元。
品牌興業 讓潛江龍蝦揚四海
品牌就是競爭力。近年來,潛江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搶抓機遇,著力打造潛江小龍蝦品牌建設。從源頭抓起,搶占標準制高點,制定了《潛江龍蝦“蝦稻共作”技術規程》國家標準,成就了“潛江龍蝦”卓越品質。
近年來,潛江進一步擴大龍蝦品牌,向外輸出潛江龍蝦文化。蝦皇、味道工廠、小李子等知名龍蝦品牌店先后轉化為公司化運作,經營管理逐步規范,企業形象得到有效提升。截至目前,“蝦皇”“味道工廠”等潛江小龍蝦餐飲品牌的連鎖經營范圍已經擴散到全國200多個大小城市,加盟、連鎖店高達300多家,極大增強了潛江小龍蝦菜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近日,潛江市與順豐公司合作向外推廣“潛江龍蝦”品牌、授權企業共用品牌標識等,“潛江龍蝦”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得以進一步提升。
經過多年的品牌培育,潛江龍蝦已成為湖北龍蝦的品牌代言。2018年湖北省政府報告中,提出“支持‘潛江龍蝦’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以期望借助“潛江龍蝦”品牌號召力影響力,造就湖北省又一個千億元產業。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目前,潛江正奮力實施蝦—稻產業800億戰略,“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必將成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引擎。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