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淀粉工業協會聯合艾格農業、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以及永安期貨聯合推出《2018年中國玉米(1727, -10.00,-0.58%)市場和淀粉行業年度分析及預測報告》并舉辦新聞發布會,該發布會與中國淀粉工業協會“八屆三次理事會議”同期召開。《報告》每年就全球及中國玉米市場的生產、貿易、消費、市場價格變化,玉米及玉米淀粉期貨市場狀況,中國玉米及淀粉行業的發展走勢等內容進行分析及預測,同時覆蓋木薯淀粉、馬鈴薯淀粉、甘薯淀粉變性淀粉、淀粉糖、結晶葡萄糖、糖醇市場情況。
回看2017年,我國玉米政策改革全面實施落地,在國家繼續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產融合發展等政策引導下,玉米加工轉化和去庫存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但同時,國家發改委取消了玉米深加工、生物液體燃料生產等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企業環保費用導致的成本增加、種植業結構調整持續進行帶來的原料供應縮減又給玉米及淀粉行業帶來挑戰。
2018年將是淀粉及深加工行業非常關鍵的一年,諸多機遇與挑戰并存。東北地區逐漸恢復玉米原料優勢以及對淀粉市場的影響力,玉米淀粉及深加工布局正在北移,競爭格局逐漸發生改變。
中國淀粉工業協會會長佟毅在會上表示,2017年玉米淀粉產量達到2595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淀粉深加工產品產量1450萬噸,比2016年增加了186萬噸,都有不小的突破。玉米加工行業作為農產品加工業,聯結工農、溝通城鄉、亦工亦農,是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產業。
但佟毅指出,目前行業存在加工產業集中度還不高、產業結構還不合理、內生增長動力還不足、創新能力還不強、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特別是企業規模偏小、管理水平較低、產業鏈條短、技術裝備水平不高、高質量產品供給不足、優質綠色品牌加工產品缺乏等問題。
發布會上,艾格農業首席研究顧問劉愛民博士對《2018年中國玉米市場和淀粉行業年度分析及預測報告》內容做了詳細解讀,對中國淀粉行業做了全面的梳理與分析。劉愛民談到,由于國家放開玉米深加工新增產能的審批,加上近年企業投資、擴產積極性較高,預計2018年新增產能將超過500萬噸,玉米淀粉仍處于產能過剩階段,這將促進企業間的兼并重組。
2017年我國玉米價格整體走勢平穩,玉米淀粉價格低位運行
對于中國玉米市場2017年的發展狀況,劉愛民做了以下幾點介紹。
1.2017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下降,產量繼續小幅回落。
2017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3,545萬公頃,比上年下降約132萬公頃,降幅3.6%。玉米總產量達到2.16億噸,與上年差異不大,僅小幅減產約366萬噸。
2.玉米種植收益高于上年,不利于東北種植結構調整。
2017年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成本變化不大,但由于單產和價格的上漲,再加上東北產區仍有一定的種植補貼,因此收益比上年增加104元/畝左右。預計隨著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玉米種植 收益很可能超過大豆(3827, -12.00,-0.31%)。
3. 玉米及替代品進口規模維持上年水平。
玉米進口維持較低水平,烏克蘭為第一大進口玉米來源國:2017年我國玉米進口量282.53萬噸,比上年同期進口減少34.14萬噸,降幅10.8%。我國累計從烏克蘭進口玉米182.17萬噸,占玉米進口總量的64.5%;其次為美國,進口75.66萬噸,占玉米進口總量的26.8%。 玉米替代品進口維持上年水平:臨儲政策取消后,玉米、高粱、大麥等被列入自動進口管理,對進口ddgs也采取了雙反措施,玉米及替代品進口減少。
4. 2017年中國玉米需求總量比上年大幅增加,預計達到2.12億噸,比上年增加近3,600萬噸,增幅約20.0%。
5. 全年玉米價格波動上升,但整體走勢平穩。
在對飼料企業給予補貼且深加工效益好轉的帶動下,玉米需求顯著增加,且當年玉米產量低于需求,推動玉米價格持續上漲。2017年國內玉米價格波動回升,但整體走勢平穩。全年玉米均價為1,712元/噸,比上年的1,911元/噸下降了10.4%。
展望2018年玉米市場發展,劉愛民談到了四點預期。
第一,2018年玉米種植面積降可能出現回升。
第二,玉米進口量將會小幅增加。
第三,玉米消費總量繼續提高,政策鼓勵下深加工消費將成為最大增長點。
第四,玉米市場價格將呈現小幅上漲態勢。
而對比2017年玉米的產量下降,玉米淀粉的產量卻創了新高。劉愛民在會上指出,淀粉工業協會統計2017年淀粉產量為2,720萬噸,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幅15.4%。
玉米淀粉產量在上年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再次明顯提高,達到2,595萬噸歷史新高,比2016年大幅增 加336萬噸,增幅15%。
同時,2015年以來隨著玉米成本的下降,淀粉性價比優勢逐步體現,對其他淀粉替代量持續增長,2017年淀粉需求量約 2,550萬噸,同比大幅增加13.3%。
2015年后,受臨儲玉米收購價格下調、儲收購政策取消、臨儲去庫存等政策影響,玉米淀粉價格呈持續走低態勢。 2016~2017年價格區間降至1,900~2,500元/噸,產區玉米淀粉平均價格2,119元/噸,銷區在2,306元/噸左右,均是2010年以來最低價格水平。
基于2017年玉米淀粉市場發展狀況,劉愛民預測,2018年玉米淀粉產量繼續提高;行業重組及產業將升級加快;玉米淀粉消費總量繼續增長,但增速將放緩;玉米淀粉價格將有所回升,出口量也將繼續小幅增加。
玉米期、現價格或將“底部抬升、階段性偏強”
近年來,順應利用金融手段助力產業發展的潮流,淀粉期貨與現貨市場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對現貨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利用淀粉期貨市場實現現貨交割及套利保值的比重不斷增加。期貨日報記者經整理發現,報告中對玉米期貨及玉米淀粉期貨有全面的市場盤點和預測。
在玉米期貨市場方面,報告指出,從市場價格看,2017年玉米市場期、現貨價格總體呈現出偏強、平穩的運行態勢,圍繞“期貨相對堅挺、現貨持續跟隨、基差逐步收窄”的整體規律運行。期貨價格運行區間較2016年呈現出臺階式上漲,運行區間有所收窄。期貨價格季節性走勢依舊明顯,節奏有所提前。
從運行情況看,玉米期貨成交活躍。數據顯示,2017年大連玉米成交量12732萬手,同比增長4.05%,為近3年來最高值;占大商所成交量的11.6%,較去年提高3.64個百分點。同時,2017年的持倉規模較2016年上半年顯著增加,伴隨玉米期貨成交的活躍,玉米持倉也維持較高規模。
報告對2018年玉米期貨市場進行行情展望時提到,2018年玉米市場嚴重供大于需的格局得到緩解,價格運行區間存在繼續抬升的預期。玉米拋儲價格尚不明確、政策調控力度或否增強等不確定因素對玉米市場明年的價格走勢的影響依舊關鍵。但是,14/15年政策玉米泄庫壓力仍存。報告維持對2018年玉米期、現貨市場價格“底部抬升、區間震蕩、階段性偏強”運行的預判。同時,隨著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2018年度期貨價格大幅走低的可能性較低。
在玉米淀粉期貨市場方面,報告指出,從市場價格看,2017年度玉米淀粉市場價格隨原料價格走高而一路攀升,其中階段性環保限產、庫存、利潤、需求等題材交替演繹。現貨貼水幅度逐步收窄。此外,玉米淀粉2017年成交規模同比下降,成交量占比有所提升,持倉保持平穩。
報告預判,2018年玉米淀粉現貨價格依舊跟隨原料價格的波動趨勢,由于國內深加工工藝相對統一,深加工行業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不大。報告指出,預計2018年玉米淀粉的期價波動較玉米偏大,盤面淀粉-玉米價差回歸合理差價(補貼暫未落實情況下)。深工業行業即將迎來著政策轉變的第三年,需要警惕過分集中的產能擴張給行業帶來的負面沖擊。
據記者了解,自2016年以來,中國淀粉工業協會聯合艾格農業、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以及永安期貨每年推出《報告》。《報告》旨在滿足玉米加工業及上下游客戶對信息的日益需求,同時,也為政府決策提供信息參考,從而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共同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