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2日開始,倍受關注的2018年的年度大戲“臨儲拍賣”正式和廣大糧商見面,直至4月20日,臨儲拍賣已連續進行了2周,且第三周及第四周的公告也隨即出臺,在連續三周700萬噸的大功率釋放已令市場壓力沉重之余,第四周拍賣公告再給市場一個重擊,拍賣總量從700萬噸大幅增至800萬噸,其中,5月3日共拍賣403萬,主要為內蒙古99.4萬噸,遼寧67.1萬噸,吉林206.8萬噸,黑龍江29.7萬噸,5月4日共拍賣397萬,均為黑龍江。
回顧一下前兩周的拍賣情況:
2018年臨儲玉米首輪共拍667萬噸,共成交了596萬噸,總成交率達89.66%,最高成交價1660元/噸,最低成交價1250元/噸,首輪的高溢價及高成交遠超出市場預期,這一度對現貨市場形成支撐,部分深加工企業玉米價格小幅回升。
再看下第二輪拍賣,總共投放692.45萬噸,成交了558.2萬噸,總成交率80.6%,比上一期的成交率(89.66%)下降了9個百分點,最高成交價1640元/噸,最低成交價1350元/噸,第二輪的拍賣略有降溫。
那么在政策市場的背景下,國內玉米會命運如何?
從目前市場的供需格局來看,每周700-800萬噸的拍賣糧已經超出市場需求,國內的正常加工企業一個月的用量在1600多萬噸,不足1700萬噸,若是按每周700萬噸的玉米來看,二輪拍賣之后玉米市場的供應則會接近1個月的量。而連續四周的計劃總量達到2900萬噸,供應壓力激增。且自臨儲拍賣公告閃亮登場之后,玉米市場開始抑郁,雖然第一輪的拍賣一度給予市場心理支撐,不過,連續數周的大規模拍賣仍然令交易對后期市場表示擔憂,特別是第四周800萬噸玉米(5月3日)的交易公告出來以來,更加劇了市場的看跌預期,當日(周三)國內部分深加工企業開始落價。
其中,黑龍江綏化昊天二次調價至1570元/噸,較昨日下跌20元/噸,綏化京糧龍江下調至1600元/噸,較昨日下跌10元/噸,吉林榆樹中糧下調至1680元/噸,較昨日下跌10元/噸,泰安福寬下調至1840元/噸,較昨日下跌30元/噸,駐馬店西平下調至1930元/噸,較昨日下跌20元/噸。
另外,目前豬價仍在低位震蕩,養殖仍深陷虧損狀態,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率仍處于低位,加之銷區不少飼料企業庫存充足,玉米飼用需求依舊疲弱。
眼下,政策卸庫力度加大,尤其是5月份開始,拍賣糧從700萬噸增至800萬噸,再加上,養殖業需求疲軟,基本面的壓力快速膨脹,另外,東北的深加工企業的補貼即將到期(到4月底),5月份玉米市場價格回落風險加大。至于跌多少,那還得看看目前的風向標——臨儲拍賣的情況,屆時拍賣的成本將進一步給予市場明確指引,加以關注。
來源:天下糧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