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華最新豬價指數10.25,環比下跌了0.01,同比下跌33.%,創出近兩輪周期的價格新低。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豬糧比已經價跌破5.5:1,生豬養殖開始出現全面虧損。芝華數據高級分析師姚桂玲表示,這樣的狀況主要是由供需基本面寬松導致的。
根據芝華數據監測顯示,從貿易形勢看,全國大部分地區生豬供應量略微偏多,屠宰企業銷量普遍清淡,收購量偏少。同時,收購均重依然偏大,大多維持在230-255斤,豬肉的供給量明顯增加。據芝華數據調研,貿易商反應最多的是下游消費乏力,豬肉供給量偏多,因此豬價持續低迷。從消費端來看,豬肉價格下跌主要是消費乏力,而和進口肉關系不大,因為國內豬價很低,內外價差較小。“尤其是東北地區,豬價創下了全國新低,”姚桂玲分析道,“南運受阻是主要原因,而且目前整體消費情況差,南北價差小,東北豬價很難起來。”
目前豬價已經跌至5塊,大多數養殖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目前牧原的養殖成本為5.7元/斤,溫氏在6元/斤,其他上市公司約6.1-6.5元/斤。豬價大幅下跌,不管是小散戶還是大企業都會出現資金問題,特別是今年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成本上移,大小養殖戶日子都不好過。”姚桂玲表示,春節前豬價下跌,大型養殖企業就已經有了加速出欄跡象。“這個可以從企業公告數據看出,一季度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生豬銷售量同比值都有很大幅增加。”
對于“養殖大戶”溫氏股份生豬養殖虧損的狀況,姚桂玲表示,溫氏除了有生豬養殖業務外,還有肉雞、原奶及乳制品等等業務板塊,產業鏈上下游縱向跨度長,橫向整合能力也強。“生豬養殖業務是他們最大的一塊業務,也是利潤來源最重要的一塊,目前豬價下跌,對企業利潤肯定是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但企業股價不只受企業利潤影響,還會受其他消息面的題材影響。”她表示,目前了解到,一些養殖企業正在使用金融工具避險:“牧原股份有參與飼料原料期貨交易,還有一些未上市的養殖大企業有參與生豬價格保險。這些都有利于企業防范價格風險,有利于維持相對穩定的收益。”
據貿易商向芝華反應,雖然豬價持續低迷,目前養殖戶還未真正出現大量淘汰,目前淘汰的只是多胎次的,生產能力低,有炎癥的能繁母豬。姚桂玲表示,“若要等待行情轉折,還要等到至少5胎次或者更少胎次的能繁母豬也開始被淘汰時,才可能出現轉折。”
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