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不斷下跌,市場分析稱目前處于豬周期下行階段。那么小編根據2003年-2018年豬價的變化,總結出豬周期時間,看完你就知道豬價什么時候才會漲。
供需方面:散戶出欄較為積極,而南北規模大場穩價意愿卻很強烈;本周需求恢復依舊不佳,周內東北及南方高價區屠企壓價意愿較強,供需博弈持續發酵。
豬價再跌,東北豬糧比或將率先踏入紅色區。目前東北豬價是全國洼地,尤其黑龍江在本周末豬糧比價已跌至5.05:1左右,按目前行情率先跌破5.0:1調控警戒線或已是注定。這一方面預示著養殖戶虧損加深,當然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國家有可能啟動調控。
目前來看,消費恢復不給力,生豬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持續,短期豬價震蕩下跌或仍將持續。而預計4月生豬供需矛盾稍有微緩和的情況下,豬價走勢或將出現改觀。
影響我國豬價的五大因素是: 趨勢因素、周期因素、季節因素、偶發因素、貨幣因素。其中,周期性因素是判斷豬價走勢最為重要的研究內容。隨著飼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漲趨勢,生豬價格重心未來將不斷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節前是豬肉消費的旺季,豬價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揚。疫病、政府調控等偶發性因素影響邊際供給,會導致所在周期的延長等。貨幣投放量會影響豬周期波動幅度。
根據2003-2018年豬價分析,總結出五大規律:1、每一年豬價最低的時段,基本都集中在上半年,且主要集中在3、4月份左右,隨后價格就會上漲。而在2008年,3月是一年中價格最高的時候,但同時這個節點也成為豬價下行的一個拐點;即使是在2011年上半年豬價整體呈迅猛攀升的架勢,在3月左右仍然迎來的豬價的短暫下跌;
2、每一年豬價的次低時段,主要集中在10月和11月;
3、每一年豬價最高點,基本集中在下半年及跨年前后,尤其以8月、9月和1月為多,即使此時價格不是最高,也能保障價格在較好的盈利點上;
4、在大多數的小周期中,豬價從低谷走向高峰,大約需要半年時間;
5、2004年、2008年、2011年、2016年,分別是4個豬周期的最強上升段,與小周期不同,大周期的豬價從最低谷到最高峰,均能強勢上漲1年以上。
根據以上規律,小編大膽預測一下未來豬價走勢
1、 從2015年開始的這一輪新的豬周期,可能將歷時至少4~5年,即從2015年至2019或2020年為一個完整周期;
2、 按以往規律,2016年~周期結束時,豬價整體會走下坡路。本輪周期已經走過3年,現在行業普遍進入虧損,估計2019年會比2018年虧損更嚴重;經過2018和2019兩年去產能后,豬價很可能在2019年絕地反彈,2020年6月左右迎來強周期。在這期間,3~4月份是最可能虧損的月份,每年的1月,8~9月都將會是可觀的盈利點;
3、本輪豬價下行基本符合往年規律,養豬人不必過于擔心,預計豬價短期內將以低位震蕩為主,放遠目光,至多再堅持1~2個月,可見回暖;另外,因豬糧比已臨近警戒線,中央即將啟動收儲凍肉10000噸,也能為豬價企穩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