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雞蛋(3411, -6.00, -0.18%)行情一直在成本邊緣,去年的虧損還未能磨平傷疤,年后雞蛋行情又出現不同程度的震蕩,本來就在生死邊緣的蛋雞戶又遇到原料暴漲,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食品安全和環保壓力,養雞戶不知道雞該如何養?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本來擴大規模想好好發展蛋雞業,突然發現規模大了,賠錢會更多。又迎來春季是萬物復蘇,疾病更加肆掠,成活率再也下降,這種種的變化讓蛋雞戶舉步維艱。蛋雞戶的出路到底在哪?養雞戶是該退出蛋雞業還是另辟蹊徑哪?
很多人認為規模是制勝的法寶,但是碰到行情不好時,既使國家補貼我相信還是虧損,有可能破產;而才開始養雞的碰到這種行情只不過虧損一部分,對養雞業沒有太多感情可以直接轉行,但是一直養雞又對雞很熱愛的蛋雞戶又該何去何從哪?我認為要做以下三方面調整
第一、加強飼養管理,把雞養的更好
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只有養好雞才是對抗風險的最有效方式。據市場蛋雞戶調查
1、90%的養殖場非常重視防疫,但是防疫程序魚龍混雜,成本高,不知道如何科學防疫;
2、82%的養殖場一進入高峰期就出現問題;
3、90%以上的產蛋率維持10個月的只占10%。
現在蛋雞的現狀不要說行情差大家賠錢,即使行情好大家也賺不多錢。微利時代,如何提高養殖效益,迫在眉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都在迷茫,再加上目前行情越來越差,養殖戶素手無策,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突破口就是把雞養好
第二、保持清醒頭腦,不要被行業黑手當槍使
因為雞蛋行業很容易被炒作的行業,只有我們保持頭腦清醒,不要賣跌不賣漲,保持正常的現金流。例如要認清冷凍蛋對行業的影響。冷庫蛋存在這幾種現象:
蛋價備貨時,存在壓低現貨蛋價現象。冷庫蛋的成本比較低,所以在出貨的時候,比現貨低2-3毛,會沖擊現貨市場。冷庫蛋大量的流入,會增加雞蛋供應量,造成蛋價下行,容易造成養戶恐慌。部分冷庫蛋會與鮮蛋混賣,時間稍長,冷庫蛋容易散黃、粘殼,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鮮蛋的印象。
第三:審時度勢,降低飼養成本
很多養雞戶靠賒銷養雞,殊不知賒銷的代價是非常高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利潤誰也不可能承擔欠賬的風險,互聯網的發展過于迅速,買500斤玉米(1745, -9.00, -0.51%)和買5噸玉米價格相似,利用互聯網與廠家直接接軌,迅速降低飼養成本。
總結:大環境我們改變不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降低我們的養殖成本,科學減負。
來源:家禽養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