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2月月度供需報告稱:美玉米(1828, 0.00, 0.00%)單產176.6蒲(上月176.6、上年174.6),收割面積8270萬英畝(上月8270、去年8670),產量調高至146.048億蒲(上月146.04、上年151.48),美國玉米出口預估為20.5億蒲式耳(上月19.25、去年22.93),美國玉米出口上調,年終庫存相應下調,年終庫存預估下調1.25億蒲,降至23.52億蒲,低于上月預測的24.77億蒲和平均預期的24.58億蒲。同時,由于阿根廷主產區1月份和2月初持續炎熱干燥天氣,威脅到玉米作物單產潛力,阿根廷玉米畝產預估值下滑,美國農業部預估阿根廷玉米產量下調300萬噸,降至3900萬噸,低于平均預期的5360萬噸。在美玉米年末庫存數據下調以及阿根廷玉米產量下調的基礎上,全球17/18年度玉米年終庫存量為2.031億噸,較上月預測減350萬噸,略低于平均預期的2.038億噸,2月份美玉米月度供需數據偏多。此外,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出口檢驗周報顯示,截至2018年2月22日的一周,美國玉米出口檢驗量為1,305,853 噸,上周為938,099噸,超出市場預期范圍的高端。阿根廷農業產區天氣持續炎熱干燥,玉米可能減產,目前私營機構預計阿根廷玉米產量只有3100萬噸,進而將提振美國玉米出口需求,近期芝商所旗下的cbot玉米價格震蕩走高,截止2月27日,主力1805合約玉米(合約代碼:zc)報收379.25美分/蒲式耳,較1月底累計漲9.75美分。
南美的天氣炒作已接近尾聲,市場關注點轉向美國玉米出口方面。自2017年11月份以來,由于中國國內玉米價格一路上漲,國內外玉米價差不斷擴大,而當時美國玉米到中國口岸成本報價在1500-1550元/噸,與國內廣東港口玉米價差拉大至300-400元/噸,再次吸引中國采購商再次大批量采購美國的廉價玉米,2017年中國進口美國玉米總量明顯回升,增至75.7萬噸,較2016年22.3增加53.4萬噸,增幅239.46%,若無其他意外的情況下,2018年美國玉米出口到中國的形勢也是繼續可以期待的。
但是,恰好就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特朗普政府率先對中國打響了貿易戰兩槍,美國宣布對進口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征收關稅,隨后正當中國正處于2018年春節歡樂氛圍中,美國商務部長ross以威脅國家安全、損害國內產業為由,宣布對我國鋼鐵、鋁產品實行高額進口關稅、設置進口配額等措施進行制裁。中國開始進行反擊,2月5日,中國就開始對進口美國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與美國直接征收的高額反傾銷稅相比,中國對美國高粱發起雙反調查,暫未收取任何懲罰性關稅已屬于溫和。2018年中國農歷春節過后,針對美國開啟的貿易戰第二槍,中國也是立刻做出回擊,轉基因進口玉米再次成為國內熱搜榜的頭條,中國再次加強了對轉基因玉米的管理,消息人士稱,今年中國糧食加工廠獲得轉基因玉米許可證變得愈加困難。路透社報道,一位來自北京的貿易商稱,僅2018年1月取消的訂單數額就達4000萬美元,目前還不知道多少交易將受到影響,但依據去年的數據(2017年11月,有行業消息靈通人士稱,過去一個月里中國已經采購10到12船約有70萬噸的玉米,產地主要來自美國),預計美國今年或將有70萬噸的玉米難逃“愁云慘淡”的命運。其實,早在2013、14年,中國就已有退運兩百多萬噸的美國含有mir162轉基因的玉米先例了,自此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玉米持續下降,2012年中國進口美國玉米總量在511.3萬噸,2013年在296.7萬噸,2014年102.7萬噸,2015年46.6萬噸,2016年22.3萬噸。
后期美玉米出口形勢也難言樂觀,加之美國和全球玉米庫存仍為歷史紀錄水平,未來芝商所旗下cbot玉米價格或繼續在345-400美分區域震蕩一段時間。
中國買家雖然開始大規模取消美國玉米訂單,但不少企業開始較采購方向轉向與美國玉米出口競爭的對手烏克蘭購買玉米,近期烏克蘭非轉基因玉米大受歡迎,從而也帶動烏克蘭玉米出口價格持續上漲,截止2018年2月27日,烏克蘭玉米到中國國內主港集裝箱4月份cnf價格漲至245美元,完稅成本價格在1850元/噸,散船烏克蘭玉米到南方港口4月份cnf價格漲至230美元,完稅成本價格在1704元/噸,創下2016年以來新高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玉米進口量392030.167噸,較2017年12月454151.146減62120.979噸,環比降13.68%,但較去年同期(2017年1月158875.382)增233154.785噸,同比增加146.75%。雖然2018年1月份玉米進口環比下降,但進口量仍在近6個月以來的第二高位。以當前4月份烏克蘭玉米到中國口完稅成本價來看,烏克蘭玉米仍有價格方面優勢。初步預估2018年中國玉米進口量300萬噸以上。較2017年282增長6.4%。
國內玉米市場的走勢分析
中國農歷新節過后,玉米市場價格迎來開門紅,由于節前基層售糧進偏快于往年,余糧供給偏少,加之產區仍有不少農戶、貿易商習慣性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售糧,玉米階段性供應偏緊。同時,2017年河南、山東、陜西、山西等地玉米均遇到了毒素超標等問題,后期市場可流通優質玉米供給更顯緊缺。而下游深加工企業以及中小型飼料企業由于節前庫存備貨不多,經過春節期間的加工消耗,原料庫存普遍降至低位,節后補庫需求增強,提振新春之后,玉米價格持續上漲,華北產區玉米價格已累計漲20-40元/噸不等,東北產區優質玉米價格已累計漲40-70元/噸不等。階段性玉米供給處于一個緊平衡狀態,加之雨雪天氣的因素影響,預計短期國內玉米價格整體或將保持偏強震蕩格局。
但是,元宵節過后,進入3、4月份,氣溫的回升,基層或加快銷售進度,不排除市場會出現一波階段性售糧小高峰。同時,國內畜禽養殖仍處于淡季,存欄率仍處于低位,據農業部數據顯示,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顯示,生豬存欄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3.2%;能繁母豬環比下降0.3%,同比下降4.9%,且國內大型飼料企業多存有一定的庫存用量,采購玉米積極性仍不高。
政策面消息,2月28日內蒙古再啟動玉米拍賣,成交清淡,計劃銷售玉米總量12191噸,成交1000噸,成交價格1840元/噸(賣方庫內散糧汽車板價),后期其他省份玉米拍賣也或將相繼開展。此外,2018年一號文件就已經公布,關于玉米提到“通過完善拍賣機制、定向銷售、包干銷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目前臨儲玉米庫存約有1.75億噸,國家對玉米去庫存的任務方向未變,市場預測,臨儲玉米規模拍賣或提前在3月份啟動,政策性平抑玉米價格的信號比較明顯,謹慎防范遠期玉米市場的高位回調風險。
雖然說臨儲玉米拍賣,市場供給承壓,但是真的能打壓價格回落嗎,概率其實還是偏小的,國家臨儲也是有成本的,過低的玉米價格也只會讓國家承受損失,同時從國家的惠農政策來看,在沒有通脹壓力的情況下,國家也沒有大幅度打壓米價格的必要,因此,玉米價格整體仍偏強震蕩。
來源:天下糧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