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在長春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省兩會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過去五年及2017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五年及2018年工作,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落實措施,努力開創全省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為推進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
過去五年,吉林省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種植業結構調整優化、園藝特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能力、農產品加工業支柱產業地位、農民收入水平和新農村建設等各方面實現新提升;2017年,吉林省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農村改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2017年,全省糧食總產達744億斤,比上年增加0.56億斤;畜禽養殖業產值1400億元;園藝特產業總產值175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600億元;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6%;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950元。
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農業農村發展改革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以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主題,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為支撐,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效益優先,發展新主體、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吉林全面振興發展提供重要基礎保障。
會議強調,落實這一總體思路,要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新時代全省農業農村發展改革工作的總抓手,堅持提質導向、市場導向和創新導向,強化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和品牌強農。2018年主要預期目標是:糧食總產量正常年景下穩定在700億斤;鞏固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果,籽粒玉米調減面積穩定在550 萬畝左右;園藝特產業總產值1900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設施園藝面積累計達到175萬畝,同比增長23%左右;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6000億元,同比增長7%左右;休閑農業營業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農民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圍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村現代化、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省農委計劃在全省農業系統組織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大行動”,即糧食生產提質行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行動,農業基礎建設支撐行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行動,農業綠色發展轉型行動,農業品牌提升行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升級行動,農村改革推進行動,美麗鄉村創建行動,農民增收挖潛行動,力求實現“五個新突破”。
突破一:圍繞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著力在三大體系建設上尋求新突破。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鞏固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果,籽粒玉米調減面積穩定在550萬畝左右。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資金,新建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200萬畝以上。推進農業適度經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發展家庭農場聯盟、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廣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主導模式。
突破二:圍繞推進農村現代化,著力在美麗鄉村建設上尋求新突破。突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堅持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 突出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范,各地要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示范,總結提煉和集中推廣一批成熟做法、技術路線和建管模式。突出農村能人帶動,出臺鼓勵返鄉下鄉創業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在農村投資創業。鼓勵支持科技人才到鄉村兼職兼薪,吸引能工巧匠下鄉。
突破三: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在農業綠色發展上尋求新突破。加強農業品牌培育,做大做強吉林玉米吉林雜糧雜豆、長白山人參、吉林長白山山珍等“吉字號”品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按照農業部關于啟動2018年農業質量年工作的通知要求,扎扎實實落實農業質量年各項行動,推進質量興農,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優先將黑土地劃為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突破四:圍繞推進農村改革,著力在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上尋求新突破。加大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和農墾改革力度。加大金融支農創新力度,有效釋放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和金融產品屬性,開發土地貸、大棚貸、農機貸等信貸產品,實現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縣域全覆蓋。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統籌整合糧食生產、現代農業等各類涉農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推進政府購買服務、農業領域ppp、工商資本下鄉等投資模式。
突破五:圍繞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著力在促進農民增收上尋求新突破。強化產業帶戶促增收。實施促進農民增收行動計劃,探索建立現代農業建設與農民增收的有效聯結機制。強化雙創帶戶促增收。實施農村就業創業工程,建設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創客服務平臺,打造“農村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強化主體帶戶促增收。推廣黨支部+村委會+合作社“三合水”模式、村企合一模式和龍頭企業帶動模式,提升小農戶在種養加銷全循環產業鏈各環節中的收益能力。
會議強調,全省農業系統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行風建設,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狠抓工作落實,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會議還就備耕春耕生產工作進行了部署。
來源:華夏經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