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監管,科學引導,使全州食品產業小散亂的基本情況有所改善,產業轉型升級明顯加速。
一是行政審批改革,深化放管服。簡政放權,對新申辦食品生產企業實行“一條龍”服務,著力支持大眾創業創新。目前除白酒、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食品等以外,實現了食品生產許可取證不出州,食品生產許可證辦證時間由60個工作日壓縮到20個工作日。2017年以來,全州共新發和換發食品生產許可證136張,預計為企業節約辦證成本16余萬元。
二是加大監管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突出重點查辦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跨區域案件和復雜疑難案件,為守法企業、優質產品營造良好的公平的競爭秩序。持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逐漸形成“大涼山”優質食品效應,不斷優化食品產業發展環境。
三是服務貫穿監管,護航品牌建設。始終把服務貫穿于監管工作全過程始終落促企業發展,強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強現場指導,促進企業規范生產。對重點食品產業項目實行包掛責任制,對項目選址、廠房建設、設備購進、工藝流程、許可證辦理進行全程跟蹤指導,使企業少走彎路。
四是狠抓示范創建,助推產業發展。大力開展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和州級食品安全示范鄉鎮示范創建工作。通過示范創建,抓短板,西昌市已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會東縣正在積極爭創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2017年開始,各縣市每年推進縣市轄區內鄉鎮(街道)成功創建食品安全示范鄉鎮(街道),目前有124個鄉鎮(街道)達到創建標準并通過驗收,占全州鄉鎮(街道)總數的21.6%。
五是落實主體責任,提升管理能力。大力推廣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和良好操作規范(gm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等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嚴格執行食品從業人員禁入規定,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創新食品工業園區監管方法,重點推動大型企業帶頭落實食品安全制度,引導中小型食品生產企業改進工藝技術,提升管理能力,健全管理體系。
六是優化產業結構,引導行業發展。大力引進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無污染、低耗能的食品生產加工項目,進一步優化食品產業結構。深化食品生產加工園區建設,對入園企業統一監管。在有條件的縣(市)城鄉結合部或農貿市場周邊,建立標準廠房供小微企業租賃,提升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經營水平。發揮食品生產行業協會作用,團結業內企業,聚集行業力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來源:涼山州政府門戶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