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
1月隆冬,四川森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磊突然收到短信:一輛從大涼山過來的新鮮魔芋冷藏車內溫度達到了13℃。他趕緊通知貨車司機下車檢查,及時降溫。“幸好發現得早。”
森態源每年在大小涼山十多個縣收購新鮮魔芋,統一運輸到樂山市沐川縣后加工成魔芋方便面、膳食纖維粉等,80%的成品經瀘州港和中歐班列出口到日本、東南亞和歐洲。
這樣的產銷半徑,專業的物流支撐很關鍵。
近年來,四川通過搭平臺、建體系、補短板,探索暢通農產品流通新模式,促進農產品走出“深閨”,走進市場,拓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路。
1
搭平臺
千方百計引導企業融入市場
老鷹茶是我國特有的古茶種和傳統健康飲品。2011年,何繼業回到樂山峨邊縣,創辦了四川土里吐趣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做老鷹茶開發。
市場在哪里?在茶葉大省四川,新品牌很難脫穎而出。
土里吐趣從2014年開始參加省商務廳主辦的川貨全國行活動。“政府對展位和差旅有補貼,相當于零成本拓展市場,先試試看。”
直面市場檢驗,隱藏多年的弊病浮出水面。何繼業坦陳,第一年參展只賺了個吆喝。原因是“差距太大”:產品工藝太傳統,包裝太土氣。
三年多來,土里吐趣參加了近10次川貨全國行活動。每到一處,參展代表必定逛展,品好茶、看技藝,其間跑了省外不下200家茶坊和會所。
2015年,土里吐趣與四川省農科院合作,依托先進技術改變傳統工藝,實現了規范化、標準化、工業化生產;消費者被企業細分為三類:年輕人、資深茶客和游客,并根據不同消費習慣進行產品包裝和營銷。
競爭力明顯提升。土里吐趣的老鷹茶銷售額從2014年不到200萬元,到2017年超過400萬元,躍升為全省老鷹茶龍頭企業。其中新拓展的北京、沈陽、青島市場銷售,占比超20%。隨著企業市場的壯大,烏蒙山區145戶社員的年均收入因此增加3000元左右。
“今年我們還打算走出國門。”何繼業透露,今年要申請歐盟食品有機認證,并通過去年結識的一名香港經銷商,將烏蒙山區特色茶賣向海外。
近年來,川貨全國行活動三成以上的展位留給了來自貧困地區的企業。經信、農業部門也紛紛組織所屬行業參加市場拓展活動,形成了“種植-深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扶貧模式,推動上千家企業帶著特色農產品走出深山。
2
建體系
連接城鄉,暢通農產品上行路
通過參加淘寶平臺上的“年貨節”,達州市大竹縣廟壩鎮老場村6組的村民在春節前就拿到了5萬余元的銷售收入。
大竹縣盛產醪糟、苧麻、香椿、白茶、土雞蛋、臘肉等產品,但過去銷路不暢,土貨“養在深閨人未識”。
去年,四川啟動省級電商脫貧奔康示范縣建設,財政支持示范縣在電商扶貧推進、公共服務、物流配送、質量標準、產品溯源、人才培養等體系建設方面先行先試,構建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去年3月,大竹縣成功申建,獲得6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
天創電商有限公司是項目承辦企業。總經理谷方勇表示,要暢通土貨進城路,必須構建連接城鄉的現代流通體系。
在生產端,天創電商與專合社聯手,與貧困戶簽訂網購網銷協議,定時定點現金收購農產品。公司還為當地合作社開設了48個網店,為提高產品辨識度,專門打造了“大灣牌土雞蛋”“竹麻滋香”等電商地域農產品品牌。
另一方面,天創電商去年9月建設了占地1.15萬平方米的“大竹縣電子商務聚集區”,通過免費提供辦公場所等優惠,吸引阿里巴巴、京東、美團、天虎云商等電商巨頭,以及103家本土電商創業企業入駐。
依托天虎云商及本土電商創業企業,通過線下展示、線上售賣的方式,大竹縣農特產品去年總計電商交易額達2億元,覆蓋了大竹縣近70個貧困村;借助國內電商巨頭的資源優勢,天創電商還將繼續在貧困村組織網購網銷活動,進村入戶收購優質農產品。“去年我們走進了40個貧困村,為當地1200余戶貧困戶增收40萬元。”
產銷連接起來后,“誰來賣”十分關鍵。大竹縣商務局局長林可勝表示,他們通過實操型和普及型培訓兩種方式,培養這些關鍵人物。
老場村貧困戶楊洪自去年加入當地的電商培訓課程,成為了村級電商服務站的負責人,管理整個村農貨的收購及銷售。在他1月份的收入賬單中,除了電商服務站4000元的代買代賣收入外,還有身為淘寶“云客服”每月2000元的工資收入。
3
補短板
冷鏈物流為農產品流通裝上聰明的“頭腦”
新鮮魔芋需在10攝氏度以下儲運。“溫度高一點,就會殃及后端加工及銷售。”在劉磊眼里,2016年以前,魔芋加工銷售只能靠天吃飯。
魔芋在9月到次年1月收獲,收獲期尾聲,產品就得折價賣。由于上年農民跟風種植,2012年魔芋供大于求,田間收購價跌破每公斤3元,比正常價格低一半。
企業收購后也不輕松。新鮮魔芋在沒有冷藏的情況下,5個小時就會變質。魔芋的加工食品,在0℃-15℃之間,保質期可達到1年;超過這一溫度,保質期為半年。拋除運輸、報關和報檢時間,產品上架國外超市后只剩不到5個月時間。
轉機發生在2016年,我省入圍國家冷鏈物流發展項目建設試點省份。作為諸多支持項目之一,通過企業自籌和財政補貼方式,森態源投資建設的魔芋冷庫和冷鏈物流項目2016年底投用,流通環節損耗率因此下降了25%。
魔芋在可控的溫度內儲運,在此過程中,冷庫和冷藏車的溫濕度、地理位置、滿載率等信息,都會實時傳輸到后臺,及時進行調整。“相當于安裝了聰明的‘頭腦’,讓魔芋在舒服的狀態下保鮮。”劉磊說,如今是按每公斤6元的保底收購價與老百姓簽協議,“原料得以科學儲存,可以調峰使用。”
由于1年的保質期得到保證,國外客商放心簽約,企業銷售收入也從2016年的8000多萬元,提高到2017年的1.3億元,帶動貧困戶1000余戶4200人,實現增收2500余萬元,人均增收5952元。
目前,該公司正在建設魔芋科普文化體驗館、魔芋科技園和客戶接待中心,要打造以魔芋文化為主導的休閑觀光農業新業態,預計將為公司帶來20%-30%的收入增長。
從全省范圍看,根據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數據測算,2016年,我省農產品冷鏈流通率23.03%,冷鏈運輸率38.39%,流通環節損耗率下降20%。補足冷鏈物流短板,依托龍頭企業優化農產品鏈條組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全川加快推進。
目標
商務扶貧未來計劃
未來三年實現全省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市、區)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示范項目建設、省級電商脫貧奔康示范縣、商貿流通脫貧奔康示范縣、服務業強縣、商貿流通轉型升級示范縣、電商產業發展示范縣全覆蓋。
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000億元,吸納就業20萬人,帶動貧困地區人均增收3500元,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五大抓手
a、加大電商扶貧力度,建設電商進農村示范縣項目,實現45個深度貧困縣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全覆蓋。
b、加快貧困地區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商貿流通脫貧奔康示范縣。
c、豐富產業扶貧路徑,搭建貧困縣招商引資和貿易促進平臺,組織3000家企業參加市場拓展“三大活動”,舉辦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展銷活動。
d、推進家政扶貧,抓好貧困縣與大城市對接工作,健全供需對接機制,實現精準扶貧與改善民生雙贏。
e、突出定點扶貧實效,切實加大幫扶力度。
來源:四川省商務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