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額達254.8億元,同比增長27.4%,創歷史新高。今天下午,河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下簡稱河南檢驗檢疫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公布了這一消息。
據介紹,自2014年10月,省政府成立由18個廳局參加的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聯席會議后,我省食品農產品出口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出口貨值由2013年不足100億元到2016年首次突破200億元,實現三年翻番;2017年出口達到254.8億元,同比增長27.4%,創歷史新高。而據世貿組織按國際平均水平測算,每1萬美元食品農產品出口,可直接或間接創造約20個就業崗位。據此,我省2017年出口食品農產品涉及食品加工、種植養殖就業人員約755萬。食品農產品出口精準扶貧作用明顯,擴大食品農產品出口是各地精準扶貧的一個可供選擇的重要途徑。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為擴大食品農產品出口,助力我省精準扶貧,省檢驗檢疫局開展了“一縣一品”創建,培育了包括香菇和蘋果等在內的“扶貧菇”“扶貧果”,并在全國率先開展出口食品農產品“一縣一品”“一縣多品”創建。在全省157個縣(市、區)中篩選具有出口優勢和潛力的食品農產品162個品種,再從中優選香菇、蘋果、茶葉、木材、辣椒、蜂蜜等14個核心品類重點培育,擴大出口量,引領全省食品農產品出口。其中,西峽香菇在2017年出口達64.8億元,已成為“一縣一品”靚麗名片,全縣20萬農民從事香菇生產和經營,農民人均收入近50%來自于香菇產業。
河南檢驗檢疫局還通過推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筑造了更多的“生態區”“致富路”。該局積極幫扶省內特色優勢產品開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目前全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總數已達65個,其中食品農產品類51個,已連續六年居全國之首。以獲得生態原產地的蘭考泡桐制品為例,相關產品暢銷歐盟、美國,蘭考縣泡桐制品年出口達11億元,全縣7萬余人圍繞泡桐產業實現創業就業、脫貧致富。
此外,河南檢驗檢疫局還通過“示范市”、“示范區”的建設為抓手,旨在以國內外兩個市場最嚴標準為引領,促進優質食品農產品由出口保障轉向全民共享,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在這項工作中,2016年,南陽市成功建成全國首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次年,該市食品農產品出口便達到72.7億元,增長21.2%,占全省28.5%,位居省轄市第一。目前,在我省已建成的30家示范區(居全國第二)中,國家級貧困縣10個,省級貧困縣5個。示范區已覆蓋全省15個省轄市,產品達28大類,包括香菇、蘋果、茶葉、肉類、柳編、牡丹等優勢出口品種,且區內出口食品農產品境外通報率由2013年的0.1%降至0.06%,農獸藥殘留超標境外通報率由0.03%降至0.006%。
另據了解,出口國家(地區)種植養殖基地、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先行通過進口國家(地區)注冊許可。因此,出口企業獲得國(境)外注冊就等于拿到了產品出口的“通行證”,尤其是獲得歐美日注冊就等于是拿到了出口的“金鑰匙”。為此,河南檢驗檢疫局重點推薦出口企業對歐美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冊,全省累計對外注冊企業155家(次),居中西部第一,實現了出口主體、出口產品、出口市場的多元化。以洛陽芍藥鮮切花為例,首次出口澳大利亞的均價就達15元/枝,是國內價格的5倍。
發布會上,河南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在2018年繼續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扶貧攻堅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檢驗檢疫部門在標準、技術、信息、檢測等方面的職能優勢,為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來自檢驗檢疫部門的持續支持。
來源:大河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