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報道,英國食品業(yè)和零售業(yè)巨頭同意2019年起取消部分商品保質期標簽,以期與其他措施組合應用,2030年前將食品浪費量降至現在的一半,“食品保質期”再次引發(fā)關注。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包括英國最大的4家連鎖超級市場在內,大約89家食品零售商和企業(yè)同意,自2019年起采取多項措施,向食品浪費開戰(zhàn)。例如,取消新鮮食品包裝上的“最佳食用日期”標簽,減少新鮮食品買一贈一促銷活動,以優(yōu)惠價格銷售更多臨近保質期的產品,把臨近保質期的食材做成餐飯和湯,向食品銀行和慈善機構捐贈更多食品等。
據《每日郵報》報道,英國每年丟棄大約1020萬噸食品,估價大約20億英鎊(約合1800億元人民幣)。其中,大約60%的食品原本可以避免浪費。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國外視頻進入中國全部需要中文標簽,所以對于進口食品國內規(guī)定是不變的,此舉對于中國進口食品行業(yè)、產業(yè)的整體影響并不大。
然而,此前有消費者曾發(fā)出質疑,按照2009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第85條,由商家和生產廠家負法律責任。但買來之后在消費者家里過期,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或品質明顯下降的情況,商家和生產廠家可以以產品“超出保質期”為由不負法律責任。
對此,朱丹蓬表示,這個可以從不同渠道來界定。如果消費者將食品買回家后才超過保質期,那說明是消費者不慎。但如果在超市買到過期食品,有電腦小票等證明,那就是渠道商、中端商來負責這個問題。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