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徐銥)“李社長,快過來領種子了,來來來,找人抬下,來來來,抬這里來,來領種子哦!”3月27日,巴中市巴州區農技站的工作人員為曾口鎮吉公村帶來了好幾個品種的水稻種子,其中有兩個優質稻品種,獲得了四川省農業廳2017年優質稻國家品種。
一年之計在于春,又到了每年的水稻育苗的關鍵時節,巴州區各地掀起了水稻育苗的高潮。
桃紅梨白菜花黃,一大片的油菜花海正由黃轉綠,在這花海之中只留下幾朵零星的熒光時,巴州區曾口鎮吉公村的水稻產業示范基地里村民們正在抓緊農忙時節,進行水稻的育秧工作,村民們有的在作廂、有的施肥、有的播種......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今年他們育種的地方不是傳統的水田而是旱田。據了解,采用旱田來育種秧苗有三大好處,一是種植的密度更大,所以他比傳統的水稻育秧苗大概可以提高一倍的種苗的產出的這種效率,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旱育秧不僅有種植密度大,節約育秧田這一大優點,還可以節約水資源,節省勞動力;三是旱育秧的分蘗節位低,成穗率高,旱育秧每畝的產量比水育秧每畝要高出百分之十以上。
“這兩個品種的特點是,它品質優,都是國標二級以上,二個是抗旱性很強,三個是產量高。”巴州區農技站副站長謝鍇對其中的兩個品種做了特別介紹。 村民們拿到種子后,迫不及待的打開包裝,根據播種說明進行拌種,種下希望的種子。
“顆粒很飽滿!”村民張全善握著種子堅定的說,他的眼中已滿是秋收的金黃。
據祝家大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盛春介紹,吉公村作為巴州區2016年糧食高產高效核心示范片,水稻生產是該村的重要的糧食作物。該專合社今年共種植800畝,今年推選的新品種可能增收10%,可以產到450噸,產值可能在120萬左右。
據悉,巴州區積極落實農業發展新理念,創新農技推廣方式,協調優化種植結構,推廣綠色增產技術,截止目前,全區規劃落實大春糧食播面49.5萬畝。
來源:四川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