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暴發了大腸埃希菌(大腸桿菌)食物中毒。調查發現,這次的食物中毒是由于患者食用了受大腸桿菌污染的長葉萵苣而引起的。目前,疫情已致全美19個州的84人感染,確診感染者年齡為1歲至88歲,多數為女性,部分患者出現腎臟衰竭癥狀
女性、老人、兒童更易中招
大腸桿菌為什么會引起食物中毒?
大腸桿菌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能發酵乳糖及多種糖類,產酸產氣,主要存在于人和動物的腸道內,是腸道中的正常菌群,通常不致病。
大腸桿菌也有致病的,當人體的抵抗力降低或吃了被大量致病性大腸桿菌活菌污染的食品后,就會發生食物中毒。女性的抵抗力相比于男性要差,老人和兒童比成人的抵抗力差。因此,女性、老人、兒童更容易發生大腸桿菌食物中毒。
引起中毒的主要是動物性食品
大腸桿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季和秋季。引起大腸桿菌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動物性食品,特別是畜肉類及其制品,其次為禽肉、蛋類、乳類及其制品。
由植物性食品引起的大腸桿菌中毒比較少,但也有發生。據調查,此次食物中毒就是由植物性食品——源于亞利桑那州尤馬的長葉萵苣引起的。
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
急性胃腸炎型:主要由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引起,嬰幼兒和旅游者最易感染。通常感染半天后就會發病,有時感染3天后才發病。感染者出現水樣腹瀉、腹痛、惡心,體溫升高可達38-40攝氏度。
急性菌痢型:主要由腸侵襲性大腸桿菌引起。通常在感染2-3天后發病。感染者出現血便或膿黏液血便、腹痛、發熱、里急后重,持續1-2周。
出血性腸炎型:主要由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引起。通常在感染3-4天后發病,兒童和老人最易感染。感染者出現突發性劇烈腹痛、腹瀉,先水便后血便,持續10天,病死率3%-5%。
低溫儲藏、充分加熱、現吃現做
現在正值春夏之交,大腸桿菌食物中毒很容易發生,應注意防治。
1。防止大腸桿菌污染食品。加強食品的衛生監督和衛生檢驗,防止食品在儲藏、運輸、加工、烹調等各個環節被污染,防止被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場。
2。控制食品中大腸桿菌的繁殖。低溫儲藏食品是控制大腸桿菌繁殖的重要措施,此外應盡可能縮短儲存時間。
3。徹底加熱以殺滅大腸桿菌。加熱殺滅病菌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關鍵措施,充分加熱可以殺滅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大腸桿菌并滅活毒素。
4。生吃蔬菜時,一定要洗凈,現吃現做。
文/馬冠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
來源:北京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