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去新西蘭旅游,常常會有朋友或同事讓你捎一點麥盧卡蜂蜜。這種蜂蜜價格昂貴,但國內很多消費者趨之若鶩。它被稱為新西蘭的國寶,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吃了有啥好處?
世界上已經批準的
兩種醫用級蜂蜜之一
麥盧卡蜂蜜被譽為“新西蘭國寶”,它是以其蜜源植物命名,這種植物是桃金娘科的灌木manuka。麥盧卡主要分布在新西蘭北島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其實澳大利亞也產麥盧卡蜂蜜,而且品質不差,不過“新西蘭麥盧卡蜂蜜”似乎名氣更大。
澳大利亞的麥盧卡蜂蜜顏色一般比較淡,而新西蘭的顏色較深,但這個并不能用于鑒別麥盧卡的真偽。麥盧卡蜂蜜是大洋洲特產,并非新西蘭獨有。
以前麥盧卡樹曾被大洋洲的毛利人用作草藥,而麥盧卡蜂蜜則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當地牧民,作為飼喂奶牛的糖水。結果牧民發現飲用麥盧卡蜂蜜水的奶牛不容易得病,由此他們猜測麥盧卡蜂蜜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后來生物學家開展了大量研究,證實麥盧卡蜂蜜具有很好的“非過氧化氫抗菌活性”。
目前它是世界上已經批準的兩種醫用級蜂蜜之一,主要用于促進傷口愈合,改善口腔及胃腸道健康等。所以總體上它抗菌的活性是比較明確的,其他的功效別太迷信。
“umf”或“mgo”的意義
其實麥盧卡蜂蜜的等級劃分并沒有嚴格的標準,比較常見的“umf”或“mgo”標志可能是消費者選購的參考。
早期研究者并不清楚麥盧卡蜂蜜抗菌活性物質的準確成分,因此將它命名為麥盧卡獨有因子(unique manuka factor),又叫獨麥素,這就是麥盧卡蜂蜜包裝上“umf”的來歷。
后來umf被用作麥盧卡蜂蜜分級的依據,例如“umf5+”、“umf10+”等。數字代表蜂蜜的抗菌活性,數字越大抗菌能力越強,價格越貴。例如“umf10+”,是指這個蜂蜜水溶液的抗菌能力和10%的苯酚溶液相當。
有些麥盧卡蜂蜜包裝上會標注mgo的含量,含量越高價格越貴。mgo的學名是甲基乙二醛或丙酮醛(methylglyoxal),現在科學家普遍認為它是麥盧卡蜂蜜抗菌活性的主要物質基礎。
麥盧卡蜂蜜的mgo含量一般為每公斤20-800毫克不等,而其他普通蜂蜜中mgo的含量通常低于每公斤10毫克,因此mgo的含量逐漸成為評價麥盧卡蜂蜜質量的重要指標。
其實麥盧卡花蜜中只能檢測到二羥基丙酮(dha)而檢測不到mgo,新鮮的麥盧卡蜂蜜中mgo含量也較低。但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或通過加熱、加壓處理,dha可以逐步轉化為mgo,最終麥盧卡蜂蜜的商品蜜中dha與mgo的比例平均為2:1。
研究發現,如果向苜蓿蜜中添加一定量的dha,經過一段時間后其mgo含量可以與麥盧卡蜂蜜相近。
造假泛濫的麥盧卡蜂蜜
麥盧卡蜂蜜是蜂蜜中的勞斯萊斯,價格比咱們中國的普通蜂蜜貴了幾十倍。比如某品牌“umf10+”的麥盧卡蜂蜜在電商平臺的售價高達400元一斤,而“umf20+”的能賣到1400元一斤,相比國產蜂蜜則普遍在20-30元一斤。之所以賣得貴,一方面是消費者的迷信,但更重要的因素是麥盧卡蜂蜜產量低。
由于它和普通蜂蜜價差過大,因此造假者趨之若鶩。最常見的是往普通蜂蜜中添加羥基丙酮(dha)和甲基乙二醛(mgo)冒充麥盧卡蜂蜜。
根據新西蘭蜂農協會的統計數據,新西蘭麥盧卡蜂蜜年產量僅為1700-2000噸。而全球范圍內,“新西蘭麥盧卡蜂蜜”的年銷量超過1萬噸,這意味著市場上至少有80%為假冒產品。
英國食品標準局曾在2011年的一次檢查中發現,在產自新西蘭的23種麥盧卡蜂蜜中,有11種根本不是麥盧卡蜂蜜。新西蘭麥盧卡蜜蜂協會在2012年和2013年對英國、中國和新加坡市場上的麥盧卡蜂蜜進行了類似的抽檢,結果73個樣本有41個存在造假。2014年,中國進口新西蘭蜂蜜2131噸,占進口總量的36.8%,其中相當一部分號稱麥盧卡蜂蜜。
一系列的造假事件讓新西蘭政府很頭疼,尤其是進口國的監管部門(包括中國)向他們詢問如何鑒別真偽,結果他們也說不清到底啥是正宗的“麥盧卡蜂蜜”。
蜜蜂采蜜是隨機的,雖然麥盧卡有特定花期和分布區域,但實際上幾乎不可能存在100%的麥盧卡蜂蜜。為了挽回麥盧卡蜂蜜的聲譽,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召集行業、企業和專家,花了三年時間,終于制定了麥盧卡蜂蜜的標準定義,于2017年正式發布,這在蜂產品領域還是頭一遭。
這個標準共涉及甲氧基苯甲酸、羥基苯乳酸、苯乳酸、甲氧基苯乙酮,以及麥盧卡花粉dna5個特征指標,只有含量全部符合才能叫麥盧卡蜂蜜。根據指標數值的不同,還區分了麥盧卡獨花蜜和麥盧卡混合花蜜兩種。
不過,盡管新標準的出臺將一定程度上遏制麥盧卡蜂蜜的造假,不過我覺得所有可量化的指標都無法成為造假者的絕對壁壘。只要造假利潤足夠高,造假者完全可以按照標準去添加這些特征物質來蒙混過關。所以對于喜愛麥盧卡蜂蜜的消費者來說,保持理性比什么都重要。
來源:北京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