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的4月大豆供需報告數據中性偏空,但由于此前市場已經有預期,此次報告發布后沒有新的利空素材出現,美豆期價出現超跌之后的反彈。國內豆粕方面,期價走勢還是比預期要強,主流m1705合約不僅重新站上2800元,并且還在向上沖擊2850元阻力,現貨漲幅有80-130元,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這次期價反彈,北方工廠也如之前預期那樣,開始限量。截止今日,京津冀魯地區豆粕主流價格在2940-3050元,長三角地區豆粕主流價2920-2960元,兩廣地區豆粕主流價格為2980-3010元。豆粕現貨與m1705繼續期現回歸,主流價差由90-160元區間縮窄至80-130元;與m1709價差保持堅挺,還是在160-230元。
技術面上,cbot大豆主力5月合約重新站上950美分上方,驗證前低934美分的支撐有效,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可能會進行的天氣炒作。也是因為沒什么新的利空素材,加上豆粕需求越來越好,大連豆粕主力1709合約也出現反彈,并且站上2800元。基本面上,大豆供應多沒什么疑問,但期價已經消化,目前沒有新的利空素材,但也沒有比較好的利多素材。國內方面,大趨勢上肯定是大豆到港量龐大導致未來油廠脹庫的預期,但這并不影響現階段油廠炒作供應限制來挺基差價格,事實上目前現貨與m1709合約的價差仍保持在180元上下,并沒有縮窄的跡象,這個價格也是有利于油廠銷售6-9月遠期基差的(就筆者了解,目前北方油廠已售30-40%左右6-9月基差,個人認為起碼還要在5月底之前再銷售30-40%6-9月基差)。
大體上筆者認為豆粕節奏可以分為下面幾個階段,利多素材出現——盤面拉升——現貨反應滯后于期價導致期現價差縮窄——利多素材修正導致盤面橫盤——現貨補漲導致期現貨價差恢復至正常水平——利空素材出現——盤面急跌——現貨反應滯后導致期現價差擴大——利空素材修正導致盤面橫盤——現貨補跌至正常水平——利多素材出現,每一段節奏的力度和節奏都會對下一段節奏有很大影響。并且如同k線一樣,不同的周期,豆粕節奏不同(只是沒有k線周期種類多),例如國內2016年11-12月大豆進口量遠高于2017年1-2月大豆進口量,但11-12月的豆粕價格卻遠高于1-2月豆粕價格。
現在多空的核心分歧是需求恢復速度和供應增加速度哪個快,供應比較明確,并且增加的東西也是已知的,但需求總量雖然還可以,但是中間有個貿易商,作為情緒傳導者,貿易商會放大需求好壞與否,最近的例子便是上周的現貨成交暴增,一方面說明下游確實沒有庫存,另一方面也說明貿易商較去年更加謹慎,現在的階段是下游庫存還是不多,上周的成交暴增主要是貿易商補空單和采貨行為,個人認為盤面起碼需要繼續拉升起碼100個點,下游才會采貨,只有下游庫存充足了,油廠才有可能因為加工大豆多卻走不動貨而脹庫,但現在的問題是,下游還是沒有什么庫存的,下游沒庫存,油廠就不會脹庫,基差也就不會太弱。
當然現在市場主流供過于求的邏輯我也認為是對的,但別的不說,如果現在就開啟單邊下跌模式,油廠6-9月的剩余基差銷售就會變得困難,不要告訴我油廠會盤面空頭套保,只說一點,按照現在的預期一路跌下去,油廠在5月期間脹庫就是必然了。6-9月的基差價格暴跌也是必然,市場走不動貨,引發的貿易商踩踏事故更加可怕,沒有貿易商,油廠的貨會更加難賣,直接自己賣給飼料廠可以,如果用量大的飼料廠還行,但一個月500噸以下用量的小飼料廠油廠似乎沒時間也沒精力理會,而500噸以下的豆粕用量的飼料廠在國內卻占有很大比例。何況這個過程中,作為需求終端的下游都沒庫存,在作壁上觀,會因豆粕價低而受益。因此筆者認為,豆粕起碼要再有100-200點的漲幅才會促使下游囤貨。現在一路跌無異于油廠把自己的隊友貿易商坑死了,一旦貿易商群體衰弱,油廠6-9月基差就很難賣到好價格。就算是真的看空,個人認為現在也應該買一些遠期基差或者與盤面價差不到100塊的一口價。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