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階段,國際大豆市場總體利多題材較為匱乏,伴隨著南美2016/17年度新豆收獲進度的持續推進,美豆出口銷售開始呈現季節性放慢,截至3月9日當周的美豆出口檢驗量直逼年度低位;3月末usda或將持續調高新季大豆播種面積也給市場持續施壓,私人分析機構informa大幅上修美國新作大豆種植面積預估至8870萬英畝,較usda二月農業展望論壇增加70萬英畝,而市場預期將達到8900-8950萬英畝,尤其是按照目前2.6-2.7的cbot大豆玉米高比價。而南美大豆產量前景持續上調,阿根廷局部大豆減產被巴西大豆創紀錄增幅所抵消,巴西農民雖然持續惜售,但中國廠商的采購意愿也并不是很強,榨利疲軟、季節性停機提前已中美貿易關系前景的不確定性都在羈絆其進一步采購節奏;由于目前并不缺大豆供給,因而現階段國際大豆市場供需結構也使得美豆價格暫時難以擺脫區間振蕩,周二美豆連續第七個交易日下跌,其中主力期約跌破10美元大關,因為南美大豆豐產,威脅到美國大豆出口前景。
美國農業部三月供需報告沒有太多亮點,只是進一步渲染全球大豆市場供應充裕且數據調整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2016/17年度巴西新豆產量基本一步調整到位,較上月調高400萬噸至1.08億噸,位于市場預期1.04-1.09億噸的區間上沿,去年產量為9650萬噸,市場所討論的巴西大豆創紀錄豐產格局,也持續被國際各大機構印證。2016/17年度美豆結轉庫存調高0.15億蒲至4.35億蒲,增幅完全來自于壓榨出口數據的降幅。此次報告數據調整未能給市場方向性調整。而由于現階段為全球大豆出口窗口由北美向南美過渡的季節,因而在美豆出口檢驗數據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南美豆農的銷售形勢、巴西貨幣的波動方向以及中國油廠的點價節奏,則成為市場所關注的焦點,現階段美豆陳作出口季節性高峰已過,而南美農民的持續惜售行為,則使得今年下半年美豆的出口窗口或將繼續受到南美賣壓的擠占,從三月報告中,2016/17年度美豆出口數據由2050萬噸,微幅下調至2025萬噸或可見一斑。
畫面一:美豆出口檢驗跌向年度低位,國際市場出口窗口向南美轉移
根據美國農業部本周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9日當周,美豆出口檢驗量為65.6288萬噸,逼近年度低位;當然本年度前半程美豆出口表現還是相當出色,因而本作物年度迄今,美豆出口檢驗量累計為4499.2939萬噸,遠高于上年同期的4041.7104萬噸,基本完成出口目標的96%,去年同期僅為80%。但美豆出口高峰季節已過,后半程可能將會受到南美新作賣壓的擠占,當前一部分巴西農場主在巴西貨幣持續波動以及國際豆價疲軟的背景下,大豆惜售情緒依然較為濃厚。
畫面二:巴西雷亞爾持續徘徊于高位,豆農惜售問題暫時難以明顯改善
去年四季度以來,巴西雷亞爾持續升值,這意味著以雷亞爾貨幣計價的豆價并不有利,巴西大豆出口以美元計價,但國內的生產成本則均以本國雷亞爾貨幣計價,因而雷亞爾升值直接導致巴西國內大豆價格的下跌,并導致巴西農民的嚴重惜售,使得正處于收獲季節的巴西新作大豆出貨節奏相對放慢。2月23日雷亞爾一度升值至3.06附近,目前則持續徘徊于3.13-3.15之間。而巴西南部和中西部農民理想的售糧價格分別為75雷亞爾/袋(折合10.90美元/蒲)和70雷亞爾/袋(折合10.25美元/蒲),但目前分別僅為62-65雷亞爾/袋和56-59雷亞爾/袋。往年4月份是巴西農民申請新年度農資的時間點,市場預計未來數周內,伴隨著巴西大豆收獲進度的持續加快以及預期中的美聯儲加息,或將刺激巴西農民加快售糧,但巴西大豆現貨市場仍然相對寂靜,市場仍以隨用隨賣為主部分貿易商尋求5/6月頭寸,但市場鮮有問津;若近階段無集中大規模出貨,巴西fob大豆價格大跌暫時可能性較小,但目前遠期的美豆新作貼水下降幅度較大。
畫面三:巴西大豆貨船排港時間增加,市場仍然擔心賣壓釋放
由于巴西農民惜售以及物流因天氣而形成的的出口瓶頸,使得此前美豆價格壓力一度削弱;而伴隨收獲進度持續推進,今年大豆產量創紀錄形勢基本坐實,無疑也將對巴西運輸系統持續提出挑戰。不過目前巴西港口裝船放緩應該只為暫時性。近年來巴西大豆生產商的倉儲能力得到提升,使其在銷售策略上也更加靈活,這也是一部分農場主計劃持續惜售的主要原因。一旦未來數月巴西大豆出口加速,紙面上的產量數據轉化為有效供應壓力,對于美豆價格的打壓料將超過當前,巴西新豆賣壓釋放的時間點為市場所關注,這也是當前美豆持續艱難振蕩的主要原因。
畫面四:我國大豆油廠榨利修復仍待時日,遠月大豆采購仍顯猶豫
進入3月份之后,我國各地大豆油廠均有豆源不足報告,加之山東、華南等地部分工廠油粕脹庫,還有一部分工廠停機檢修時間提前,因而國內油廠總壓榨量持續下降,從周度壓榨量一度高達180-190萬噸逐漸回落至目前150-160萬噸。而3月下旬(3月20日)到4月20日之間,國內部分油廠也安排了較為集中的停機計劃,這使得國內市場面臨4-5月間進口大豆集中到港壓力釋放與現階段豆粕供應區域性偏緊的糾結格局。3月份國內進口大豆預期到港量約為620-630萬噸,低于此前650-680萬噸預估區間,4-5月份平均到港量在800萬噸左右。而5月份我國油廠的大豆采購進度仍然不到40%,6-7月份也只有15%-20%,榨利的持續疲軟仍在羈絆油廠的點價節奏,而榨利修復過程在當前供需基本面之下,可能等待的時間會較長;油廠豆粕庫存壓力或將持續積累至第二季度,大豆季節性供應壓力也需要進一步釋放,除非消費有實質性進展,當然中美貿易關系前景也是我國大豆市場所需要關注的重點,據媒體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4月份訪美,而4月份美國財政部例行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中是否會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等等,中美雙邊貿易關系博弈的不確定性風險實在太大,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
總體而言,全球大豆市場供應充裕格局仍在進一步坐實,目前國際大豆出口窗口持續向南美傾斜,本年度巴西豆農售糧節奏,仍將繼續受到來自其本土政經格局、貨幣形勢以及國際大豆價格趨勢的共同影響。巴西雷亞爾在3.10附近筑建了較強支撐位,預計跌破支撐的難度非常大,此外雷亞爾與美元走勢的關聯度雖不是很強,但伴隨收獲節奏加快,一旦美元因加息而拖累雷亞爾走低,農民賣貨量蜂擁而出,或將明顯施壓美豆市場,這從近幾周雷亞爾一度小幅貶值便激發部分豆農積極售糧即可見一斑,市場普遍預期巴西新作大豆供應壓力將在今年4月份持續凸顯。而另一方面,今年4月份之前美豆缺乏明顯利多題材,尤其是3月末的usda播種意向報告或將持續調高美豆新作播種面積,全球大豆市場供大于求的現狀已不可逆,美豆短期將繼續考驗1000美分的有效支撐,也在繼續等待“中國油廠大豆點價節奏”,當然更密切關注“特朗普風險”將給中美貿易關系帶來的極大不確定性。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