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杭州人共消費368萬噸大米,其中63萬噸是本地自產的,剩下的305萬噸大米都是從東三省、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產糧大省外調入杭的。這是昨天杭州市糧食工作會議上透露出來的數據。
這些年,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杭州糧食缺口越來越大,杭州人的飯碗里捧著的大米,到底安不安全,品質好不好呢?
我們知道,發霉的大米含有致癌物黃曲霉素。杭州市糧食行業協會會長陳國強說:“目前,勾莊的杭州糧食物流中心批發市場、蕭山新農都、東南市場、市糧油批發交易市場四大市場負責全市糧食供應,去年糧食交易量是259.87萬噸,95%以上的大米都是當年新米,有部分次新米存在,也是國家允許銷售的2年內稻谷碾的。”
這里需要科普一個觀點,通俗所稱的當年新米,是指上一年收割的水稻碾的大米。
陳國強還跟大家分享了快速判斷大米新陳的方法:“大米香不香,并不是判斷新米的標準,因為有些米的品種本來就沒什么香味。新米色澤鮮亮透明,陳米色澤暗沉渾濁。一般新米水分在15.5%以下,陳米水分在13%~14%,因此判斷新陳米最好的方法,是用牙咬一咬,口感比較硬的是陳米,有韌性較柔軟的是新米。”
如果是糧油店賣的散裝大米,你可以請店家出示該米的出廠合格單,上面也有大米的生產日期。
對于市民普遍關心的轉基因大米問題,杭州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杭州市對全市大米的種子售賣、種植產地、流通領域進行全年長期檢測,目前為止,沒有在杭州發現任何轉基因大米及加工制品。”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