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開征糖稅 專家:吃甜食不代表會胖
澳大利亞應效仿英國、墨西哥和匈牙利等國家對含糖飲料進行征稅。但是吃甜食就意味著你更容易超重或肥胖?
在最新的研究中,迪肯大學高級感官科學中心(cass)的科學家們發現,甜味、飲食和體型大小之間沒有緊密聯系。
這個全面的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驅使人們吃含糖類型的食物不一定會導致體重增加,cass教授russell keast說。
“甜味,食物攝入量和肥胖之間的關系一直存在爭議,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得到一致的結果。我們發現使用許多不同的方法來測量的甜味與bmi并無關系,腰圍測量并不是那么令人驚訝。”keast說。
keast教授說,他們的研究結果感覺這個潛在糖稅非常“有趣”。
“如果我們研究的結果是糖和bmi或腰圍測量之間沒有關系,那么剔除糖就是不合理的,所以人們應該更關注整個飲食過程。”他說。
在這項研究中參與者參加了16項獨立實驗,期間他們品嘗了一系列商品甜味劑(從自然糖到人工甜味劑)。研究人員對甜味品嘗進行的多種措施實施了一系列強度評估。參與者的身高、體重和腰圍被測量,參與者也完成了對他們食物攝入量的問卷調查。60名參與者年齡在18歲到52歲之間,28名是男性,32名是女性,其中有38人在正常體重范圍內,有22人超重。
julia low博士的研究報告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結果是,感官甜度和總能量攝入量之間有中等程度的相關性。
“所以你感官越多的甜味劑就越有可能攝入高能量飲食。”low博士說。
“全球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率持續增長,肥胖的結果需要對食物攝入的驅動原因加以了解。”keast 教授說。
“品嘗無疑是食物攝入的一個驅動因素,但缺乏甜味和bmi之間的關聯增強了減少肥胖復雜性的有效策略。我們對食品供應中高強度甜味劑和它們在保持體重中所起的作用需要更好的理解。”
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吃不胖?
遺傳因素:
經常聽一些朋友說自己吃的哪怕再多也胖不起來,身體上也沒什么病,也不怎么熬夜。
那就多半是遺傳的原因了。人的體質是會遺傳的,就好像說抵抗力,消化系統的能力,代謝功能的強弱等等。
某些疾病:
有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導致胖不起來,最典型的就是胃病,其它的還有類似甲亢等等。
如果腸胃吸收不好,那肯定是吃再多的東西都無事于補了。
吃進去的東西沒有被吸收消化,而是被直接排泄,都變成了無用功。
生活中的習慣:
一些生活習慣會很影響體重的變化。比如吃飯,基本上一日三餐比較規律的人身材都比較好或者偏瘦,少食多餐或者一張嘴巴怎么也吃不停的就比較胖一些。
運動:
大量的運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消耗大量的卡路里勢必讓一個人無法胖起來,這跟減肥的原理是一樣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健康的減肥,每天早上跑步每天傍晚跑步,就是為了通過運動減去多余的卡路里。
心情:
保持良好的心情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很憂郁,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那就別想著胖起來了。
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樣才有可能讓自己的身體開始壯實起來。
熬夜/壓力太大:
熬夜對身體的影響非常的大,一方面影響身體每個器官晚上的工作,如果長期有熬夜的情況的話,人還會變的非常的消瘦。
如果平時日常生活壓力很大的話,也容易出現有消瘦的情況,對一切事情都抱著平常心,讓自己多做一些想做的開心的事情,慢慢的改善。
營養不夠全面:
要想變胖,光吃的多其實也不行,營養一定要全面,特別是肉類、雞蛋、牛奶等食品,需要多吃一些。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