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研究顯示減少肉類消耗有助于降低畜牧業產生的碳排放。但一個國際團隊的最新報告說,這種觀點并不適用于所有地區,對巴西畜牧業的研究發現,特定條件下肉類消費的上升還可能有利于減排。
巴西大草原地區是當地主要的畜牧業區域,生長的草由于擁有很長的根莖,比歐洲的草具有更強的吸碳和儲碳能力,是重要的碳匯區域。研究人員認為,提升這片區域的草種生長質量將有助于提升整體的碳匯能力。
所謂“碳匯”,一般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和機制,主要指植物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氣候變化》上報告說,由于巴西大草原地區土壤酸性較強,為改善土壤質量,需要補充含鈣、石灰石和氮的肥料以及播種更優質的草種,這都需要不小的資金投入。如果肉類需求降低,這一地區畜牧業受到影響,農民就不會有動力去改善草場質量,這恰恰會影響大草原的碳匯能力。
評估顯示,如果到2030年消費者對當地出產牛肉的需求量比目前提升30%,那么這片區域的碳排放反而會降低10%,但前提是更高需求所帶來的畜牧業擴張不會讓該地區的森林砍伐率出現太大變化。
報告作者之一、愛丁堡大學學者拉斐爾·席爾瓦說,巴西大草原中很大一部分草場狀況不佳,導致牛肉產量低下并且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大量溫室氣體。但如果肉類需求提升,當地農民就有動力投入資金將草場恢復到最佳狀態,這不僅能提高牛肉產量,還能加強草場碳匯能力。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