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和大大小小的網站都被“天價蝦”刷了屏。此事也驚動了不少外媒,bbc在新聞中引用外國某網友的話寫道:“這件事不只關系到這個無恥的商人,警察和監管機構也都有責任,誰來幫助消費者?”
一時間物價局、工商局甚至警察局都成了焦點。對消費者而言,這件事的惡劣程度不亞于“地溝油”和“毒奶粉”。都是變著法的欺騙消費者,為了謀利而毫無底線的結果就是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這些讓人腦洞大開的新聞都發生在中國?外國人是否也會一不小心吃到“天價蝦”呢?
記得我第一次在美國吃龍蝦的時候,著實覺得自己賺到了。因為國內高檔酒店中可以賣到幾千塊一只的龍蝦,在美國只要二三十美元。“天價蝦”事件發生在海濱城市青島,店主恬不知恥的說之所以賣這么高的價格,是因為這些蝦都是新鮮打撈的。國人對于這樣的邏輯可以說也是司空見慣,比如大家早就知道旅游景點出售的東西貴,就算虔誠的去某個寺廟上柱香,價格也會超出想象。
而美國的情況剛好相反。像紐約、波士頓這種盛產龍蝦的地方,價格便宜到你真想打包寄回國。就連牡蠣這樣品種繁多的海鮮,也是每種都有固定的標價,每只大概在1美元到3美元之間。我遇到過很多次,老板提醒我哪些品種是當天到的,哪些已經不那么新鮮了。消費者當然不需要為這樣的“新鮮”多付錢。
“天價蝦”事件的這家酒店規模不大,大家難免認為物價局拿這些小店沒辦法,或許大酒店在經營方面更規范些。那么問題來了,美國的小飯店會不會胡亂要價?特別是旅游城市的小飯店敢不敢欺騙消費者?
我最近的一次經歷是在夏威夷。除了火奴魯魯這種游客集中的地方,很多海灘周圍都沒有飯店,大部分都是停在路邊的食品車。食品車上售賣蝦飯和啤酒,老板都是當地住民。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又沒有其他選擇,賣蝦飯的老板完全可以把價格抬高以獲取更多利潤。然而,沒有一輛食品車出現不合理要價的情況。在美國,即使是這樣的食品車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監管的力量并不會因地域的遠近或規模的大小而忽強忽弱。
不用說消費者維權了,就連顧客如何與飯店討價還價都有專門的網站提供免費服務。在這樣的網站里,你每天都會看到網友留言提問。
比如:某網友率領團隊一行人吃飯之前,預算5000塊,賬單中出現了每位兒童30塊的收費,他認為除了一個7歲的孩子,其他的孩子都還不到5歲,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吃30塊的東西?類似的小細節提問了五六個。網站回答說,你當然要和飯店協商啊,大膽去問!問問每個比薩餅多少錢,醬料多少錢等等。
其實美國人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挺“龜毛”,很多普通百姓都會因為一美元兩美元而非要討個說法。要是“天價蝦”發生在美國,如果再和種族問題扯上關系,那么大規模示威游行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我們都聽說過,西方人是直線思維,東方人是曲線思維。換句話說,在中國你花6塊錢,如果手中有一張10塊的,那么你很隨意的會加1塊錢,這樣對方可以找5塊給你??墒窃诿绹氵@樣做,相信大部分美國人都會懵掉。所以從商家的角度來講,一根筋的“歪果仁”基本想不到要鉆“38元一只蝦”的空子。
前陣子英國有條新聞,一個小伙子特別喜歡吃培根,他每周都會去“樂購”買培根。通常每袋里會有7片培根,某天他發現他買的這袋培根只有6片。試問,誰會因為少一片培根而大動干戈?然而這位小伙子做到了!他為此寫了一封很長的郵件給“樂購”,告訴他們當他發現只有六片培根的時候他有多傷心。沒錯,用的就是“傷心”、“沮喪”這樣的詞。很快收到“樂購”的回復,他們誠懇的道歉也足有千字,最后還給這位小伙子全額退款。
現在除了電商的商家會追著你求一個好評,中國目前的實體售后服務或物價監管還很薄弱。“天價蝦”發生之后,又出現了“百元粥”等等,很多網友詢問以后遇到類似情況該撥打哪個號碼求助。一直以來監管的不給力,讓很多人在受到消費欺詐時都習慣性的認倒霉,要不是出現千元天價蝦,誰會因為少一片培根而不依不饒?但是不要忘了,往往奸商就是從“一片培根”開始的。
美國法律對商品價格的定義極其嚴密。
“消費品”是指任何食品、藥品、設備、化妝品或其他物品。除了按處方出售的藥品。“消費品的單位價格”指的是消費品的零售價,以這種商品的零售價計算每單位的重量、測量或計數,計算保留至最接近的分位。相關法規中的概念詳細而冗長,這里不逐一贅述。那么在規定的最后這樣寫道:“業主、經理或零售設施的負責人,以及雇傭該經理的負責人,需要遵守本條規定并負責。”
中國當然也有類似的法律規定,只是執行起來可能會出現層層疏漏。任何國家或社會都無法避免奸商,美國也不是絕對的凈土。
比如我另外的一次經歷發生在紐約,游客較為集中的梅西百貨門前有幾輛冰淇淋車。通常曼哈頓的冰淇淋車所出售的冰淇淋要比周邊地區的貴1美元,也就是3美元一個。那次在梅西百貨門口的冰淇淋車上,買到了售價6美元的冰淇淋。當然和“天價蝦”比起來,我只不過多花了3美元而已。 為了摸清美國人到底吃沒吃過天價食品,我查了不少資料,結果卻沒什么收獲,倒是找到一些消費者欺騙商家的例子。在美國,大部分商家都是無條件退換貨的,有些兩年前穿舊的裙子,只要你還留著收據,依然可以退掉。甚至在郵寄過程中出現的丟失、破裂情況,商家也都會毫無怨言的再寄一個給你,這就給了某些消費者欺詐商家的機會。
我在美國生活了五年,價格上被欺騙的只有冰淇淋那么一次。身邊的同學朋友,包括當地人也罕有聽說誰在物價方面受了委屈。不管是法律嚴謹,還是監管認真,美國的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關系的確是比較成熟的,即使偶爾出現胡亂要價的情況,也不會像“天價蝦”那么離譜。
“天價蝦”再一次敲響了警鐘,相關負責人可以停職,但卻無法挽回消費者的信任。物價局可以道歉,但多年打造出的“好客山東歡迎你”卻毀于一旦。不要讓“天價蝦”繼“摔倒老人被扶訛詐”之后成為中國不光彩的特色。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